(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通訊員?李莉
7月5日,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和水稻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邀請有關專家,對“節肥抗逆和重金屬低積累新品種選育”“江西省農業科研協同創新專項-早稻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項目的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在興國縣農技推廣中心的示范基地進行了現場考察。
現場,專家們選取3塊減肥25%“贛菌稻1號”的拋秧田塊進行測產:第一塊田,面積448.71m2,濕谷畝產616.83kg,水分含量29.8%,折合干谷畝產500.59 kg;第二塊田,面積432.97㎡,濕谷畝產 598.06 kg,水分含量30.3%,折合干谷畝產481.91kg;第三塊田,面積430.56m2,濕谷畝產675.3kg,水分含量30.9%,折合干谷畝產539.45kg;平均畝產為507.32kg。“‘贛菌稻1號’在節肥條件下保持高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建議加快示范推廣?!睂<医M組長謝華安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叢枝菌根真菌(AMF)是土壤中最為廣泛分布的一類真菌,能夠與植物的根部產生共生體——叢枝菌根(AM)。AMF不僅可以幫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礦物鹽,提高植物抗旱、抗逆能力和營養條件,還能改善土壤特征特性,對生態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作用。
?經多年育種應用,江西省農科院利用該基因創制了一系列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或新品種。將東鄉野生稻與“中早35”進行雜交,培育出水稻新品系“贛菌稻1號”。2021年和2022年江西省農科院科研團隊選取了南昌、九江、吉安、萍鄉、贛州等地的8個區域進行試驗示范,并分別在萍鄉和撫州召開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現場觀摩與測產會。專家們認真觀察對比“贛菌稻1號”與當前早稻主推品種“中早35”,長勢好,分蘗強,葉色綠,生物量大;在相同施肥水平下,“贛菌稻1號”與“中早35”相比,平均增產6.24%;在九江、贛州、南昌等同等施肥條件下,菌根共生水稻分別平均增產3.11%、5.24%和3.41%。相較于“中早35”,菌根共生水稻“贛菌稻1號”節肥可達25%左右;在相同施肥條件下,水稻氮肥利用率由36.87%增加至44.79%,提高7.92個百分點。
“徽兩優慧占”是江西省農科院自主研發的國審水稻品種,省內外兩年共銷售超過140萬斤。通過特定技術,獲得了菌根高效共生的水稻新品系“徽兩優慧菌占”(目前正參加區試)。區試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品種,“徽兩優慧菌占”巨幅提升水稻產量達18.2%,是區域試驗中產量最高的水稻品種。
2023年,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叢枝菌根高效共生水稻新品系即將落地,包括主推雜交稻、常規優質稻以及親本材料等,將極大提高菌根共生在水稻產業的覆蓋面。
(李莉?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