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科技評價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重要方面。”7月6日,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發布,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院士在解讀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中國醫院科技量值以及2018—2022五年總科技量值時表示,科技量值以引導和促進機構推進科技創新為目標,在確保體系穩定的前提下客觀審慎動態調整、不斷完善,讓科學精準的評價成為醫學科技管理決策的可靠依據。
作為國家權威醫學研究機構,中國醫學科學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升醫學科技評價水平,堅持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自2018年創立科技量值(STEM)以來,評價內容從醫院、學科評價拓展至院校、人才、團隊、平臺、項目評價等。總科技量值(ASTEM)于2022年首次發布,基于最新的指標體系對過去若干年度(一般為過去五年)數據進行重新測算得出。年度科技量值和五年總科技量值相結合,實現評價時效性和連續性的結合,共同引導和促進機構科技創新發展。
“醫學科技創新能力是衡量國家科技創新活力的重要標志,而科技評價對科技創新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表示,衛生健康科技創新能力和治理水平近年來顯著提升,涌現出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科技量值以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視角,不斷創新醫學科技評價方式,豐富醫學院校和醫院科技評價的內涵,使評價結果真正服務于醫學科技決策,為國家醫學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有力參考。
王辰介紹,在科技量值的測算中,中國醫學科學院不斷創新理論方法、完善科技評價體系,例如,今年首次將參與制定國際醫學指南的專家指標納入測算,以反映我國醫學專家的國際貢獻。此外,科技量值始終關注學術不端問題,并融合應用新技術提高數據處理的智能化水平。
王辰坦言,從數據來看,我國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我國醫學領域的高影響力學者仍然不多,高水平臨床研究成果的產出和影響仍然有限,應進一步重視研究質量和人才培養,不斷加大對科研誠信的倡導力度,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推動我國醫學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2022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國1644家三級醫院,其中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位列綜合科技量值前十。2022年度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研究對象覆蓋全國110所獨立醫學院校和設立醫學學科的綜合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等位列綜合科技量值前十。
(圖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提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