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南報融媒體
根據交通運輸部7月7日消息,2023年6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54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95條,運營里程9728.3公里。
(資料圖片)
對比2022年,今年上半年新增城市軌道交通線路5條,新增運營里程超144公里,新增1個城市首次開通運營城市軌交線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具體來看,新增線路包括1月開通的紅河州滇南中心城市群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3月開通的大連地鐵5號線,以及6月開通的蘇州地鐵11號線、西安地鐵16號線和蘭州地鐵2號線。
客流量方面,2022年全年完成客運量194.0億人次,較2021年減少43.1億人次,降低18.2%。而在今年1-6月合計完成客運量已超136億人次,遠高于去年同期,已到達去年全年客運量的70%以上。
解讀:作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重要擔當,地鐵有著輻射范圍廣、縮短城區之間距離、拓寬城市生活半徑的特點。尤其是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每一條地鐵線路的開通都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
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共有8座城市實現了里程增長,分別是北京、重慶、西安、蘇州、大連、長春、蘭州以及紅河。這其中,北京順利晉級“800公里俱樂部”——2月北京城市軌道交通線路昌平線南延一期開通試運營,運營里程9.7公里。至此,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計27條,運營總里程達807公里。
里程增長超過20公里的城市則是重慶、西安和大連。這里面,重慶憑借21.3公里的新增運營里程,再度反超南京,重回“地鐵第八城”。重慶常住人口超3200萬人,當地媒體報道,目前,重慶多條軌道交通項目正在全面提速建設中,到2025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有望突破600公里。
南京是我國首個實現區區通地鐵的城市,地鐵里程曾一度排名全國前三。如今從第三滑落至第九,難免受到“建設速度變慢了”的質疑——以南京地鐵5號線為例,自2016年年底開建至今已過去近7年,仍處于未開通的狀態。
對此,當地媒體曾分析,復雜的地質條件、文保的需要、老城區拆遷難度大等客觀原因,是南京軌道交通建設的幾大“減速器”。據媒體報道,目前南京在建軌交數量11條線,里程約223公里,至2026年底本期(第二期)建設規劃實施完成,屆時,南京城市軌交通車總里程將達672.5公里。
#動向
深圳出臺“金融支持外貿24條”
7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聯合深圳市商務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印發《深圳金融支持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指導意見》,共四方面24項具體措施,包括鼓勵金融機構抓實抓好外貿領域信貸投放,積極滿足民營、中小微企業外貿融資需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支持外貿企業發展等。
上海發布規范設攤經營活動指導意見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7日披露了《關于進一步規范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試行)》,將進一步規范集市、夜市、分時步行街、早餐車、超出門窗和外墻經營(外擺位)等多種設攤經營活動。當中既提出設攤經營活動的負面清單,又提出鼓勵和支持的業態方向,引導市場主體注重品質、提升品位、塑造品牌,努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攤、人氣爆棚的攤、綠色低碳的攤、環境友好的攤、民眾滿意的攤。
浙江發布若干措施促浙臺經濟發展
7月6日,在杭州舉辦的2023浙江·臺灣合作周開幕式上,浙江省發布《浙江省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促進浙臺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內容涵蓋科技創新、經貿園區建設、人才引進、臺企服務等,為支持臺胞臺企共享兩岸產業發展搭建新平臺。近年來,浙江省深入實施“東引臺資”戰略,多措并舉支持臺企臺商在浙更好發展。截至2022年底,全省累計批準臺資企業11000多家,實際利用臺資310多億美元。
湖南出招整治“文山會海”
7月7日出版的《湖南日報》頭版公布了《湖南省深化整治“文山會海”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的具體措施》全文,共12條,從召開會議頻次、會期,到發文要求,再到規范各類督導檢查,均作為了具體規定,包括不得突破年度文會總量管控、只減不增的要求;不得就相同或相近的事項層層重復開會;不得隨意提高會議規格、擴大會議規模等。
杭諸鐵路力爭2025年開工
紹興諸暨市政府官網近日公布該市《加快建設高水平交通強市實施方案(2023-2027年)》,其中提到將積極推動“融杭”軌道建設,補齊都市圈通勤短板,加快推進杭諸市域(郊)鐵路前期研究,爭取將建設規劃調整為近期實施。根據規劃,杭州至諸暨市域鐵路項目起點位于杭州地鐵18號線義橋站,止于諸暨王家井站,預留延伸至金義都市區條件,線路全長約60km,設計時速160km,項目力爭2025年開工、2030年建成。
#數讀
2022年全國公共采購總額超48萬億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7月7日)發布《中國公共采購發展報告(2022)》。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公共采購總額超過48萬億元。公共采購是指公共部門為了履行公共職能而使用公共資金采購工程、貨物和服務的活動。
根據報告,2022年我國公共采購市場全面發力,增量、擴面工作再上新臺階,全年公共采購總額超過48萬億元,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40%。其中,在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交易的工程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礦業權、國有產權交易領域的交易數量達146萬個,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8%。
#放榜
2022年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結果公布
近日,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基于抖音打卡和生活服務消費數據,通過用戶在夜間(18:00-2:00)時段的活躍度、消費力和城市夜間服務供給來綜合評估城市的夜間經濟活力,提出城市夜間經濟繁榮度指數,篩選出2023年中國夜經濟繁榮TOP100城市,北京、成都、重慶位居前三。
從夜經濟繁榮度TOP100城市所在省份分布看,中國的夜經濟發展與當地經濟基礎、自然和人文環境均有一定的關系,呈現出發達地區夜間經濟繁榮度更高,用戶更加活躍也更具消費力的特征。廣東、河南、江蘇、山東、浙江、云南、福建等位列夜經濟繁榮省份前列,其中,廣東省夜經濟繁榮度全國第一,全省已經有15座城市躋身全國夜經濟繁榮度TOP100。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