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維洲 柳鑫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京杭大運河是江蘇省蘇南地區沿河城市的“母親河”。一座城市的轉型發展,凝結了運河文化珍貴的歷史記憶,匯聚了產業升級的澎湃動能,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相關資料圖)
日前,記者隨同江南大學運河文化方面研究相關專家在蘇州、無錫、常州調研看到,各地以新理念、新舉措,在全力做好運河保護的同時,挖掘開發出一批文化價值高、帶動性強的文旅項目,有效促進了“文化興市”的實施,古城古鎮園區發展有質有味。
蘇州城西,活力十足的獅山商務創新功能片區盡顯現代化都市的繁華與摩登。優化生態環境、提升宜居品質,是蘇州高新區獅山商務創新功能片區實施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片區以推進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為抓手,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高新段”;以打造魅力濱水公共空間為目標,建設8.8公里濱河慢道和生態綠廊;植入月泊灣休閑公園、獅山文體中心、體育運動公園、橫塘數創港4處文化休閑設施;通過7座跨運河橋梁聯動姑蘇區,重點打造何山文化門戶、獅山都市門戶、索山生態門戶節點,加速推進市域一體化發展,提升著城市的品質與形象。
在獅山水質凈化廠,記者見到了采用先進的“多模式AO+雙層沉淀池+混凝沉淀+精密過濾”工藝,確保污水處理的高效運行和達標排放。“水源熱泵”“磁懸浮風機”“生態友好型環保水性EAU技術”等低碳化技術產品在水質凈化廠被廣泛應用,有效避免了環境污染,大幅提高了耐候耐久性,降低了運營維護成本。
獅山商務創新功能片區以打造“卓越獅山、活力城區”為發展目標,定位為數字引領的現代服務新高地、總部集聚的產業創新標桿、山水融城的人文宜居新城區。在高標準規劃指引下,城市能級提升,發展活力四射。
走進緊依京杭大運河的獅山和楓科創園,映入眼簾的是充滿科技感和未來感的嶄新寫字樓。難以想象,數年前,這里僅有15幢建筑物,容積率為0.586,駐扎的是物流、裝修、人力資源和貿易為主的200余家企業,產業結構低端,產出效益低下。
現在的和楓科創園建有6幢高層研發中心、1幢展示中心和1幢商業服務中心,容積率提高至2.57,建筑最高高度達80米。
“我們依托特色產業、職教園區,保護利用山水生態資源,逐步建設成為產教協同創新發展區。”和楓科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和楓科創園已引入數字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龍頭項目20余個,一個“以智能制造、互聯網+數字經濟為主導產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輪廓日漸清晰。
京杭大運河畔的索山橋下,曾經的紫興紙業地塊上,獅山金融創新中心數棟高大的建筑錯落矗立,形成起伏有序的城市天際線,一個集金融辦公、金融商業、特色商業、品質酒店、長租公寓為一體的復合型金融街區呼之欲出。
這里作為獅山金融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獅山金融創新中心將金融創新與公共服務有機結合,以金融創新助力金融科技產業發展。
城市的發展連接著城市的過去與未來。今年,在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同時,獅山商務創新功能片區圍繞15分鐘便民生活圈,正在規劃建設一批極具江南水鄉文化特色的微縮“口袋公園”,實現山水生態與城市建設的完美融合,奮力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畫卷”。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