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溫之下或存在電力缺口,如何影響工業生產?
作者 張瑜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張瑜2023年以來,中國出現了較長時間的高溫天氣。一是出現時間早、高溫日數為歷史同期最多。二是覆蓋范圍廣、極端性顯著。三是華北高溫日數顯著偏多、極端性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后續,預計華北黃淮等地還將迎來多次高溫天氣。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2023年盛夏7-8月,中國華北、華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還將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
一、全國層面:可能有2000萬-3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
綜合官方、行業協會等多方面信息,2023年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需形勢或仍偏緊,存在電力缺口。
一是官方判斷2023年部分省份仍會出現用電緊張。在4月12日國新辦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梁昌新表示,“預計今年全國最大電力負荷可能超過13.6億千瓦,較去年有較大的增長。據研判,今年我國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時段可能會出現用電緊張?!?/p>
二是中電聯預計2023年全國存在2000萬-3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據中電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常氣候情況下,預計2023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13.7億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左右。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氣候,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左右?!毕嚓P負責人還預計,“進入夏季,華東、華中、南方等部分區域在用電高峰時段可能會存在電力缺口,預計全國存在2000萬-3000萬千瓦的電力缺口?!?/p>
三是從實際用電層面來看,當前用電負荷維持高位。據國家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數據,6月以來,國家電網經營區域最大用電負荷超過8.44億千瓦,西北、華北等地區用電負荷增速較快,與2022年同期最高用電負荷相比,增速分別達8.81%、3.21%。據南方電網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南方電網今年最高負荷達2.22億千瓦,接近歷史最高,廣西、海南用電負荷分別多次創新歷史新高。”
二、省份層面:部分地區明確有電力缺口
2023年夏季,預計華北地區、四川、安徽、山東、廣東、廣西、海南等地,仍面臨一定保供壓力。
(1)部分省份已明確2023年夏季將會出現電力缺口,包括華北地區(持續高溫下將達到1000千瓦)、四川(750萬千瓦,小于去年)、安徽(缺口1200萬千瓦,2022年約為1080千瓦)、山東(缺口1000萬千瓦)。
(2)個別地區已進行限電或電力需求側管理。如廣東、廣西、海南、內蒙古。據上海有色金屬網報道,近日包頭地區高耗能企業將被限電一周,當地光伏硅片拉晶企業受到影響。浙江出臺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指導企業進行“機器換人”、合理調產等方式,在用電低谷時期進行生產。
(3)水電大省四川、云南“缺水”。水電在四川、云南電力結構中分別占70%、80%左右。但2023年以來,四川、云南水電發電量持續下滑,5月降幅進一步擴大。5月份,云南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43.1%,4月為下降41.9%;四川水力發電量同比下降24.4%,4月為下降11.9%。在四川、云南等水電大省影響下,5月全國水力發電量下降32.9%,降幅較4月擴大7個百分點。
三、高溫缺電有何影響?
高溫缺電將對工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一方面,多地規定高溫天氣下需減少或停止戶外工作。如山東近日規定,“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當日應當停止露天作業;日最高氣溫達到37℃以上至40℃以下,全天戶外露天作業時間不得超過5小時。”
另一方面,缺電情況下,地方通常優先保障居民用電,其次才是工業用電。如根據四川電力交易中心總交易師張勇林介紹,過去四川省工業、商業、民用電量比為6:2:2,在去年夏季高峰期變為2:2:6,工業用電量減少四成,每天讓渡3億度電給民用。
從2022年川渝的經驗來看,缺電對工業增加值會帶來不利影響。2022年8月,四川、重慶嚴重缺電,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分別為-11%、-18.2%,當月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為4.2%。
后續,需要關注以下兩種情形演變對電力供給以及生產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南方降水增加,或改善云南、四川等地電力供應。以云南為例,近期云南來水增多,對電解鋁行業的用電管理已放開。另一方面,若厄爾尼諾現象加強,或對工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部分產業鏈或面臨擾動。以2022年四川高溫限電為例,四川限電影響鋰鹽、硅料生產,碳酸鋰和硅料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后續,若厄爾尼諾現象加強,或對部分缺電省份的重要產業鏈造成擾動,如廣西、山東、新疆、云南等地是電解鋁重鎮。此外,干旱天氣或對農業生產造成一定影響。(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