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謝斯臨
(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SpaceX星艦發射直播截圖
被稱為“史上最強火箭”的SpaceX星艦,在發射途中爆炸了。
4月20日晚21點33分,SpaceX星艦在美國南得克薩斯的發射臺成功點火飛向太空。然而在發射約2分40秒后,星艦似乎出現故障。在升空3分鐘59秒時,星艦爆炸,直播畫面中出現火團。這也意味著,馬斯克寄予厚望的星艦首飛以失敗告終。
星艦由載客飛船與超重型火箭助推器兩部分組成。按原計劃,星艦本應在飛行約3分鐘后與助推火箭分離,達到軌道速度,然后進入外太空開啟一段長達90分鐘的試飛旅程,最后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上濺落。然而據《紐約時報》報道,星艦顯然沒能與助推火箭分離,并最終導致星艦爆炸。
公開資料顯示,這頭“不銹鋼巨獸”總高度約120米,直徑長達9米,并配備33臺“猛禽”發動機,在滿推力狀態下的起飛推力超過7500噸,單次可運送250噸載荷前往火星。與此同時,星艦還被設計為人類歷史上首個可重復利用的火箭,以幫助馬斯克實現“殖民火星”的宏偉夢想。
正是因此,星艦也被普遍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運載火箭。只不過相應的,其造價也同樣不菲。馬斯克曾向媒體透露,星艦的首次發射成本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6億元。隨著星艦的爆炸,這206億元也如同煙花般消散。
不過,無論是SpaceX團隊,還是馬斯克均未表現出任何憤怒、惋惜的情緒,甚至還顯露出些許欣喜。SpaceX表示,星艦的試飛還不夠令人滿意,他們將繼續審查數據,并為下一次飛行測試努力。但該團隊同時表示,這比他們希望的更為“成功”。
而身為前世界首富的馬斯克更是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祝賀SpaceX團隊完成了激動人心的星艦首次飛行測試,為幾個月后的下一次發射測試積累了經驗。
“迅速失敗,快速迭代”
毫無疑問,這已經不是星艦第一次發射失敗。星艦最早計劃在4月17日進行首次發射,然而在發射前約 40 秒,SpaceX卻突然宣布因壓力閥出現故障推遲發射。
馬斯克甚至還在正式發射之前,屢屢對星艦的首次試飛“潑冷水”。4月16日晚,馬斯克指出人們對星艦的期望值應該保持在較低水平,“這枚火箭有無數種失敗的可能性,我們并不會太期待成功。別把發射臺炸了就好。”
而就在上個月,馬斯克還在一場直播中直言,星艦的首次試飛基本上就屬于是拋硬幣,成功與失敗概率各占50%。
從這個角度理解,馬斯克或許早已經做好了星艦爆炸的準備。一個力證在于,雖然星艦被設計為可重復利用的火箭,但為減少測試內容,此次發射的星艦無論是載客飛船還是火箭助推器都不會回收復用。或許正如馬斯克所言,只要不炸掉發射臺即算成功。
事實上,在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看來,相比于極力避免爆炸的傳統航天航空公司,SpaceX更像一家高舉高打的互聯網初創企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斯克和他的硅谷富豪朋友們信奉同樣一句創業箴言:“Fail fast, but learn faster(迅速失敗,快速迭代)。”
“這種方法是好是壞,還有待實踐的檢驗。”其對時代財經表示,“但就算這一次發射失敗,我依然認為馬斯克的方案在整體上是可行的。未來我國航天航空業的發展,應在傳統的保守與馬斯克的激進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或許正是因此,在馬斯克和SpaceX的探索之路上,最不缺的就是瘋狂嘗試與瘋狂失敗。爆炸對于他們而言,早已司空見慣。
以此次爆炸的星艦為例,從2019年7月,SpaceX開展星艦原理樣機“Starhopper”的首次試飛開始,這家瘋狂的公司建造了大量星艦原型機,進行10數次試飛。有媒體統計,如果算上更換材料做極限測試過程中爆炸的SN7與SN7.1,從最早的MK1開始到SN11,星艦原型機已經炸了10次。一款原型機爆炸概率要遠高于其成功落地的概率。
如果還要算上SpaceX此前在發射過程中發生的爆炸案,那更是不勝枚舉。其中最嚴重的一次,還曾將SpaceX逼入險境。
2008年8月3日,“獵鷹1號”第三次發射,這次發射搭載了3顆人造衛星和152名航天勇士的骨灰。火箭在升空兩分鐘后開始震顫,繼而與地面失去聯系。
連續三次的發射失敗,給馬斯克和SpaceX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他的個人財富所剩無幾,僅能夠支撐最后一次發射。與此同時,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特斯拉瀕臨破產,員工紛紛離職。馬斯克一度精神崩潰。
然而沒有一次失敗能阻止馬斯克前進的腳步。僅隔一個多月,SpaceX再次發射“獵鷹1號”,終于成功將首枚商業火箭送入了太空。發射成功后,SpaceX成功接到NASA的訂單,得以存活下去。
相比之下,這一次的爆炸已不算什么。這個略顯偏執的前世界首富,仍在一步步向他“殖民火星”的宏偉夢想靠近。
累計融資18次,合計超600億元
星艦正是承載馬斯克運載數十萬人移民火星的諾亞方舟。為降低星際移民成本,早在SpaceX創立之初,馬斯克就將火箭的可復用、可迭代作為主要目標,因為 “每次飛行后扔掉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火箭就像每次飛行后扔掉一架波音747一樣”。
在他的設想里,一旦相關試驗取得成功,將啟動規模化生產,以每年建造100艘的速度,打造1000艘“星艦”組成的太空艦隊,實現從21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移民火星的夢想。
與此同時,星艦每6到8小時就可以重復使用,這樣一天就可以發射3次,“超重”火箭助推器發射6分鐘后就能返回,大約每小時就能發射一次。
快速重復使用也意味著降低成本。“每次飛行可能只需幾百萬美元,甚至最少可能只要100萬美元。”馬斯克表示,按照太空標準來衡量,這個價格低得離譜。
只不過,要實現這一夢想的成本卻并不便宜。馬斯克向媒體透露,星艦的首次發射成本高達30億美元。而未來還需要多少次試飛才能成功,還不得而知。更早之前,馬斯克曾預估開發星艦整體耗資將在20億美元到100美元之間,并且這些資金大部分都是來自公司內部。
如此瘋狂燒錢,SpaceX必須依靠大舉融資才能繼續走下去。IT桔子數據顯示,SpaceX自2002年成立以來,已經獲得過超18輪融資,累計融資超過87.62億美元,超過人民幣600億元。其中,超65億美元融資發生在2020年以后。
今年3月,有外媒爆出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全資擁有的水電控股和阿聯酋投資企業阿爾法扎比控股正計劃參與對SpaceX的新一輪數十億美元融資。隨后,這一消息得到馬斯克的否認。
不過相關融資傳聞從2022年底就已經開始,彼時SpaceX被爆正以每股77美元的價格出售內部股份。按此價格計算,其估值將達到約1400億美元。如此來看,馬斯克仍在為開發星艦努力找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