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美德代代傳,一位普通老百姓帶領全家齊上陣,3個片區、全域覆蓋、從不遺漏,他是天鵝山上“最美家庭”家長張獻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常年堅守如一日,一名村居保潔員維護衛生常態化,8個春夏、風雨無阻、從不停歇,他是天鵝山上“保潔團隊”團長張獻平;
平凡崗位顯大愛,一份低薪工作成就庫區凈和美,9平方公里,只求清潔、不計得失,他是仙陽湖畔“環保衛士”領頭人張獻平。
農歷的陽春三月,萬物復蘇。一行人驅車沿著皂市水庫行駛在蜿蜒崎嶇的公路上,春風輕柔地遙醒了花草,吹綠了山川。沿途風景實在太美、衛生實在太凈,搖下車窗,仿佛那股微風已然在我們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正猶如我們今日此行的目的那樣———懷揣一份敬意走訪張獻平。
“張”——全員出動激發“聯動效應”
一輛斗車, 二把掃帚,三把鋤頭,四個勞動力,附加每個周末都會出現的那個“童工”,這是第一次遇見張獻平的場景,這也是天鵝山上經常可見的一幕,這就是張獻平一個5口之家全員從事環衛工作的真實寫照?!拔揖褪且幻掌胀ㄍǖ霓r民,沒讀什么書,沒什么文化,但我就懂這么一個道理,且也就只認這么個理兒”在同張獻平交談中他這樣講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國家的號召,肯定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必須人人參與其中才能把這件國家大事搞好”。正是因為這樣一位樸實的農民老伯堅持認這么個理,且付出實際行動,讓天鵝山村所有人的人居環境意識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全村環境衛生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乃至其效應也為全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獻”——奉獻付出絕非“曇花一現”
2萬元,真的只有2萬元,這是一家人從事人居環境保潔工作全年的報酬。年近70歲的張獻平自2014年至今已經在保潔崗位上堅守了8個年頭,在這8個春夏秋冬里,無論刮風下雨的季節還是太陽暴曬的日子,仙陽湖畔的天鵝山上總能見到這個一家四口保潔團隊的身影。“作秀、愚鈍……”面對部分群眾剛開始對其工作的質疑和嘲哄,他的選擇是用時間的那份執著和行動的那份實效給予回答,結果是不僅讓那群吃瓜群眾“啞口無言”,還使其成為他的“保潔鐵粉”。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多年如一日的堅守,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奉獻精神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平”——平凡踐行便是“光芒萬丈”
絕非偶然,定是必然,絕對是必然。一位平凡的農民從事一件平凡的工作,但這個平凡的平凡卻在皂市這片沃土上產生了很不平凡的響應,因為這束光的照耀就是最有話語權的評論和最完美的詮釋。公共區域零星垃圾的撿拾、溝渠堰塘等水體漂浮物的清理、田間地頭農藥面源污染物的清理,一個沒有任何技術成分和眾人均不愿從事的平常性工作 ,一個每日風吹日曬、污手垢面的經常性狀態,從平常到經常,這是張獻平一種人生格局的豁達,更是一份無形能量的釋放,就如一束光直射其身后所給予大地的那份溫度。
天鵝山村處于皂市水庫庫區的狹長半坡區,起初老百姓環境保潔意識淡薄,亂丟亂扔現象是常態,死角死面垃圾多而且比較難清理。自張獻平從事環衛工作8年以來,在鎮村兩級總體思路和相關要求下,他按照“三步一直”的模式,即先清陳年垃圾,次整大面衛生,再優房前屋后,宣傳帶動一直到底。隨著這種時間的積累和這份實踐的真情,全村人民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全村衛生質量越來越好,近幾年多次被上級評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進村居。
近幾年來,皂市鎮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幸福屋場、美麗庭院、綠色田園”創建,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著重從宣傳教育提升群眾思想意識和參與度入手,配套健全各項巡查、考核、獎懲等機制,以及充分發揮協會功能,利用好“屋場會”這個干群共商良策的橋梁。全鎮人民環境意識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全鎮人居環境質量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全鎮人民宜居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全鎮人民生活幸福感越來越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