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張曄?實習生?普京文
今年以來,江蘇經濟率先實現整體好轉,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41.1%、49.2%。
7月11日,在“努力推動江蘇在高質量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新聞發布會上,江蘇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表示:“全省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成效明顯,上半年國民經濟保持循環暢通,經濟運行全面恢復常態,呈現生產供給加速恢復、國內需求邊際改善、發展質效持續提升等較為明顯的特征,高質量發展態勢得到鞏固。”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江蘇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今年以來,江蘇戰略科技力量繼續得到強化,紫金山實驗室發布“國內首款內生安全200G DPU芯片”等3項重大科技成果、建立業界首個6G綜合實驗室,第二批14家在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全部通過;多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南京大學譚海仁團隊研發的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東南大學崔鐵軍團隊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微波段現場可編程衍射神經網絡人工智能計算機原型,南大光電ArF光刻膠打破國外壟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全省6.2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在科技部入庫登記,新增37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居全國首位,上半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750億元、增長10%左右。
作為工業大省,江蘇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把實體經濟作為“看家本領”,把制造強省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經濟保持韌性、持續向好,努力為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優質增量。
林康介紹,今年以來,江蘇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入庫企業1.6萬家;不斷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出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方案,一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提高到41.1%、49.2%;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1.5萬家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開票銷售增長5.7%、高于工業開票2.7個百分點。
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極其注重高質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霍慧萍說,南京將錨定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的目標,更大力度支持紫金山實驗室等重大科創平臺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創新,搶占信息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制高點。今年1—5月,全市創新型產業集群業務收入增長10%以上,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智能電網兩大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5%、15.6%。
作為江蘇北大門、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是江蘇唯一獲批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徐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先正表示,全市通過深入實施“343”創新產業集群十大行動計劃,超前布局氫能、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1—5月,“343”創新產業集群6個產業產值實現2位數增長,其中綠色低碳能源、安全應急、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幅均在20%以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