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何亮?實習記者?裴宸緯
【資料圖】
“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人類只能干兩件事兒。一件是加強基礎研究,進而突破技術、開發產品,為世界人民服務。另一件就是做好疾病監測。”5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2023中關村論壇"全球大流行病的應對和國際合作論壇"上說。
高福表示,這次新冠疫情提醒所有人,如果我們不能將可能出現的流行病控制好,我們的未來會令所有人擔憂。
中國對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有目共睹。高福表示,這離不開“科學求真,行政務實”的寶貴經驗。中國面對新冠疫情,如何求真?靠科學。發現病原、共享數據、研發疫苗與藥物,基石就是科學。
作為研究病毒的科學家,高福深知,消滅病毒很簡單,只需將病毒與宿主一并消滅即可。但對于在人群中傳播的病毒,采用簡單粗暴的“消滅”方式顯然不可操作。這就要求,行政管理必須務實可行,公眾的理解、政策的支持、高效的執行更是不可或缺。
如今,我們已步入后疫情時代,病毒將與人類共存。“我們不能只盯著新冠病毒,還要抓住危機發生時留給我們的‘機遇’。”在高福看來,答案在于著力發展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產業不強調研發一款疫苗、一種藥物、一個診斷試劑,更關注應對諸如新冠疫情的堅韌能力。高福表示,在新冠疫情暴發初期,口罩等醫療物資匱乏,中國的許多企業頂住壓力生產口罩并恢復其供應。這是全世界應該向中國學習的經驗之一。
“我們既不能畏懼冠狀病毒,也不能輕視冠狀病毒,而是要向大自然學習。”高福表示,回顧過往,繼7種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被科學家發現后,最近又發現了2種新的冠狀病毒。“經驗告訴我們,人類和以新冠病毒為代表的大規模暴發的新型流行病毒之間的關系就像是‘貓鼠游戲’,是一個相互斗爭、相互廝殺的過程。”高福說,“如今,冠狀病毒到處都是,今后再出現一個冠狀病毒一點都不要奇怪。”
溯源是一個科學問題。此前的病毒溯源都有動物源性特征,比如禽流感是遷徙鳥類將病毒傳染到了雞和鴨上;埃博拉病毒是從蝙蝠傳播到哺乳動物再到人類。循著這個規律思索,這次新冠病毒是否也有某類宿主?
高福表示,實踐表明,經過近三年半的探尋,人類仍未找到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這就像一個還未解開的科學謎團,仍需慢慢研究。他強調,正因如此,展望未來,我們更應認識到,人類的健康依賴于動物健康,動物健康依賴于環境健康,因此生態系統的安全至關重要。
面對新冠病毒大流行,人類應該學到什么?高福表示,從中國的實踐來看,全社會的包容和經濟社會的韌性殊為亮眼。中國科學界對科學與數據的共享,讓中國公共衛生的有效經驗走向世界。
(受訪者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