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在5月6日舉行的長三角高校院所科創共同體建設發展座談會上,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上海技術交易所、科睿唯安、上海市高校科技發展中心聯合發布《2022長三角區域創新機構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入選“2022長三角創新機構100強(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上海機構有31家,江蘇有40家,浙江有22家,安徽有7家。屬于第一梯隊的創新機構有25家,上海機構占11席,排名榜首。
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長楊耀武介紹,該報告以獨立法人為單位,對長三角三省一市的90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系統篩選整理,數據源自科睿唯安(Clarivate)數據庫及相關可公開數據,采用發明數量、發明質量、影響力、協同創新、國際化五個維度十個指標,開展定量測評和定性分析。
在五個維度的基礎上,《報告》補充了科技獎勵、發明總量同比增幅和歐美日專利總量三個指標。“科技獎勵指標體現機構的創新質量,發明總量同比增幅體現機構的發展速度,歐美日專利總量體現機構國際化的綜合實力,新增指標讓報告能夠更精準刻畫機構畫像。”楊耀武說。
從地區分布看,上海市第一梯級機構有11家,躍居首位;總體表現在全球化、影響力方面更為突出。江蘇省總量第一,入圍機構共40家,比上年增加1家,但第一梯級機構減少1家,高等院校數量持續保持第一,在協同創新、全球化表現更優。浙江總量第三,有22家機構入圍,比上年新增3家,機構在發明總量表現較好。安徽總量比上年減少3家,第一梯級2家,總量排第四,在發明總量和發明質量方面表現不俗。從城市分布來看,百強機構分布在21家城市,仍表現為以上海為集聚中心,三省省會城市為重要節點,各類機構沿長三角都市圈以及科創走廊“圈層結構+連廊布局”結合的特點。
2022長三角區域創新機構分布圖。受訪對象供圖
從發明總量看,創新機構百強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平均為3035件,同比增幅平均為10.2%。發明專利申請總量同比增幅翻倍的機構有兩家,分別為之江實驗室和上海電機學院。
從發明質量看,2022創新機構百強的發明質量指標整體表現高于去年,發明專利授權率和授權專利存活率增速超過5%。雖然在發明總量上不及高校,但科研機構授權專利存活率優于高校。
然而在協同創新方面,百強機構的協同創新表現偏弱,合作專利數量占比較去年稍有增長,專利轉讓、許可數量占比較去年有所下降。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成為合作專利數量占比最高的機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