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張英鍇?秦錢江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空中戰機呼嘯,海上艦艇犁波。近日,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一場艦機協同反潛訓練在南海某海域打響。此次訓練,該團把反潛作戰各要素、單元、系統嵌入體系作戰鏈條,通過艦機協同有效發揮各自平臺優勢,更加精準高效地進行目標排查及定位,有效錘煉了的部隊反潛作戰能力。
“反潛機保持飛行高度”“艦艇進行巡回搜索”……指揮艦根據戰場態勢接連發出行動指令。海天之間,反潛巡邏機與水面艦艇迅速建鏈,艦機合力構建起聯合立體反潛網,展開復雜背景下的識別查證和搜索反潛。偵聽聲納浮標回聲、共享實時海空態勢、對比分析目標譜線……雙方將搜集到的戰場信息,源源不斷回傳至指揮艦,融合處理后,多方印證目標特點,為判斷目標性質提供了可靠依據。
“大力推進聯合訓練、對抗訓練,促進體系融合、戰訓耦合,是提升反潛作戰能力的關鍵。”該團領導表示,他們積極探索深化聯演聯訓的方法路徑,搭乘南部戰區海軍“訓練班車”,與水面艦艇、潛艇和直升機等兵種建立互為條件的常態聯演聯訓機制,充分盤活訓練資源,科學制定作戰方案,加強雙方溝通協調,不斷提高訓練質效,為各作戰單元形成合力提供有力支撐。
“發現可疑目標!”戰機任務艙內,聲納戰位仔細聆聽浮標回聲后發現異常。由于距離較遠、云層遮擋,可疑目標需要進一步查證。戰術指揮長隨即將目標位置、運動要素等信息推送至水面艦艇,請求協助查驗。艦艇變化戰斗隊形,以最快速度向目標位置駛去。
“可疑目標為金屬漂浮物!”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艦艇抵近目標后,第一時間上報查證結果。可疑目標被排除,戰機立即改變飛行航線,飛抵另一區域,繼續排查。蒼茫海天間,艦機巡回搜索。
為進一步構設實戰背景,增加含“戰”量,協同反潛對抗訓練時全程背對背、不設腳本,訓練前夕組訓人員向參訓官兵只通報潛艇出航的大概時間、活動海域,不通報具體速度、深度等重要信息,參訓官兵自主預判戰場態勢,對目標進行搜索查證、分析識別和模擬攻擊。訓練結束后,協同方根據當日戰場情況,圍繞節點、事件與潛艇活動軌跡進行比對驗證,并針對訓練中指揮通信、職責分工、設備使用等要素進行講評改進,進而評估協同作戰能力,確保訓練一次,提高一次。
“從單機搜潛到體系協同,從各自為戰到聯動戰局,通過互為條件的常態化聯演聯訓,聯合反潛作戰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該團副團長崔攀峰告訴筆者。近年來,他們還常態化組織官兵到各級指揮所、艦艇和潛艇部隊參觀見學、交流任職;主動邀請研究所、工廠技術人員深研裝備性能,升級軟件系統、優化通信手段,以技術支撐戰術,拓寬戰法創新之路;積極與相關院校建立培養協作關系,根據部隊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大力培養聯合思維作戰人才隊伍,實現人員與裝備、單元與體系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部隊聯合作戰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