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 龍躍梅?葉青
“人造肉”挑戰消費者味蕾,“空氣做的饅頭”也并非遙不可及。合成生物學正以一種可以感知的方式,走近普通大眾。3月28日,第一屆中國綠色生物制造峰會(簡稱CGBMS)將在廣州舉行。國內眾多的院士和大咖將相聚廣州,論道合成生物學,推動產學研用可持續發展。
自從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出了淀粉,“空氣做的饅頭”變得不再觸不可及。這一重大突破所屬的領域就是生物制造,由此,人們看到了合成生物學在引導產業變革及環境改善等方面的巨大可能性。
2022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生物經濟發展階段目標:到2025年,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總量規模邁上新臺階,科技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達到新水平,政策環境開創新局面。這是國家發布的第一個生物經濟五年規劃,業界普遍寄希望于,能夠將生物經濟培養成繼數字經濟之后的第二個新的經濟業態。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合成生物學也受到了代表委員的高度重視。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合成生物學相關市場行業整體爆發式增長,未來10—20年,合成生物學應用可能對全球產生每年2—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隨著底層技術突破和轉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疊加碳中和等利好政策和綠色消費的興起,未來3—5年是合成生物學的關鍵時期?!?/p>
第一屆中國綠色生物制造峰會由科技日報社與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聯合主辦、廣州市人民政府與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支持、態創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承辦,這是一場由中央媒體聯手產學研用發起的行業盛會。中科院院士、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理事長高福將以視頻方式分享自己對于合成生物學的最新觀點。
第一屆中國綠色生物制造峰會設置了一個主會場和四個主題分會場,分別聚焦健康醫療、美妝日化、農業食品、生物材料四大應用領域。鄧子新、元英進、鄭裕國、宋爾衛、張友明等院士和專家,將針對合成生物學發表主旨報告。態創生物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張志乾以及巴斯夫、華大基因等產業龍頭,將同與會嘉賓分享合成生物學最新應用成果及解決方案。同時,近30家農業食品產業龍頭和技術企業也將在本次峰會上倡議建立“農業食品生物制造聯盟”,以促進產業縱向和橫向乃至跨行業的協同發展,提升農業食品產業的系統效率、抗逆性和可持續發展。
圖為第一屆中國綠色生物制造峰會議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