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語桐?科技日報記者?張強
(相關資料圖)
3月5日,在西安市大明宮遺址公園丹鳳門廣場,空軍軍醫大學學雷鋒“三個一百”志愿服務活動之“百名專家教授大型義診服務”正式拉開序幕。
一次性使用采血針、口腔鏡、無菌鼻鏡、舌壓板、口腔模型、移動診療車……活動中,來自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唐都醫院、口腔醫院、九八六醫院的百位專家教授集結協作、精心準備,共同為廣大市民群眾搭建起健康服務便利平臺。
“失眠應該去哪個科看?”“‘陽康’后感覺有些氣喘應該看什么?”“骨科在哪里?”……活動剛一開始,拿著報告單等候已久的患者便緊緊圍住導醫臺的護士。沒多久,神經外科、心血管科、老年病科等數十個“硬核”科室前就排起了長龍。
“聽說您來義診,我們專程從灃東趕過來。”神經外科教授費舟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顱腦損傷導致的慢性硬膜下血腫的82歲男性。但由于患者行動不便,前來問診的是他的2名已經60歲的女兒。早早趕來的2位老人拿著病歷和影像資料,在暖陽下等候良久,額前全是汗珠。
“雖然患者年紀較大,但只要你們想做手術,隨時來找我,我會全力保障他的健康。”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病情講解,費舟教授的許諾,讓兩位老人心中懸著的石頭落了地。
“您吃飯情況很好呀,我到時候向您學一學。”耳鼻咽喉科教授邱建華用詼諧的語氣,安撫著一位喉腫瘤術后患者。
“以后要多加強反向伸肌的鍛煉……”九八六醫院訓練康復科醫生革軍為了幫助患者康復左跟腱,單膝跪在地上,一點點教授正確訓練方式。
雷鋒精神代代相傳,讓小我融入大我,讓小善積為大善。40年前,空醫大學員張華英勇犧牲,他“富于理想勇于獻身”的品質,是對“雷鋒精神”的良好詮釋,也激昂著空醫大人軍魂醫本、踐行理想的滿腔熱血。多年來,“張華隊”“張華傳人”始終傳承雷鋒精神,扛起軍醫使命。
宋立強、連建奇、金發光、劉金成……新冠疫情期間,與病魔近身“掰手腕”而廣為人知的“張華傳人”黨員突擊隊專家教授,這一次也來到義診現場。
老年病友情況復雜、診療難度大,因此老年病科素來是義診的“熱門科室”。而今天,因為張華隊畢業生、與英雄同名的張華教授出診,老年病科備受關注。
“薪火相傳一甲子,作為張華傳人,我們對黨和國家有著崇高的熱愛。”與英雄同名,與英雄同行,張華教授認為,通過義診可以更好地為群眾服務,發揮“一滴水”“一線陽光”“一顆糧食”的作用。
埋下雷鋒精神的“種子”,擦亮“張華傳人”的“名片”。離開義診隊伍后,不少市民朋友為專家教授紛紛點贊。
記者了解到,空軍軍醫大學學雷鋒“三個一百”志愿服務活動,除了百名專家教授大型義診,還有百名博士碩士、百名“張華傳人”,走出校園,走進基層一線、駐地市區,開展巡診訪視、送醫送藥、健康查體、專題講座,為特殊弱勢群體送上關心關愛。
目前,空軍軍醫大學學雷鋒“三個一百”志愿服務活動已連續開展3年。2021年大雁塔南廣場、2022年民樂園萬達廣場、2023年大明宮遺址公園丹鳳門廣場……3年來,百名專家教授大型義診活動已累計問診上萬名市民。百名博士碩士、百名“張華傳人”的腳步已遍布西安大小干休所、敬老院、光榮院、基層社區、幼兒園,走進千家萬戶。
(文中圖片由王璇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