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韓榮
2月21日,記者從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日前該局出臺《關于加強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加強全省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建設,規范鄉土草種繁育技術,加快推進草原生態修復治理,實現草原草業高質量發展。
《指導意見》指出,到2025年山西省將重點打造晉北萬畝鄉土草種繁育基地,從南到北建成3—5個規范化的草種選育培育、馴化繁育科研實驗基地,建成至少10個標準化的鄉土草種繁育基地。
《指導意見》強調,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生態修復治理模式對鄉土草種的需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統籌抓好鄉土草種繁育和質量提升工作。針對不同地域氣候條件的差異性和鄉土草種分布的地帶性,選定當地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草種,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草種繁育基地,促進當地草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強科技創新,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鄉土草種業技術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推進鄉土草種繁育工作高質量高效益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要按照市場規律,堅持走市場化道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市場主體培育和市場規則制定,強化政府引導服務,抓實良種選育繁殖、推廣使用和貯備調劑等工作。加強鄉土草種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嚴格草種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強化草種質量抽查和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草種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據悉,山西省將在鄉土草種資源收集整理的基礎上,運用傳統和現代育種技術相結合方法,篩選馴化培育適宜該省退化、沙化及鹽堿化草地生態生產兼用型草種材料,選育適宜的各類鄉土草種,研發鄉土草種快速擴繁技術,開展標準化鄉土草種生產技術示范,為鄉土草種資源高效利用與草原生態修復提供種源基礎支撐。
關鍵詞: 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