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妮?王禎晗?科技日報記者?付麗麗
【資料圖】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深處,拐子湖氣象站——中國僅有的兩個沙漠腹地氣象觀測站之一,自1959年起便靜靜佇立于此。
春節假期,氣象站黨支部書記、站長蔡文軍都在這里。平時人就不多的拐子湖地區,春節期間只有十來個人留守。氣象站算是人員比較多的地方。
早上7時,蔡文軍和值守的許延強、吳海濤的第一件事,就是巡檢觀測儀器。自從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后,拐子湖氣象站的人工監測頻次也從每天8次減少到5次。2022年,站里還新增了毫米波測云儀和自動云量觀測儀,靈敏度高。新一輪寒潮橫掃之后,北方多地氣溫刷新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極值,拐子湖的最低氣溫也降到-27.3℃,蔡文軍擔心設備線路出問題,好在巡檢后發現一切運轉正常。
過年前,蔡文軍載著年貨從額濟納旗驅車兩三個小時回到站里。今年春節,他本可以回家跟家人團聚。他說:“還是讓年輕人回家過年吧!在拐子湖這地方,誰都想家。”
今年44歲的蔡文軍于2005年1月來到拐子湖氣象站。雖然從情感上認為“這就是我的家 ”,但蔡文軍也承認“家”里的自然條件著實惡劣——在茫茫戈壁中,常年大風呼嘯,一年里平均大風次數58次、沙塵暴天數30天,重度干旱、惡劣天氣頻發。
2010年新婚不久,蔡文軍本可以回額濟納旗氣象局工作,他卻選擇了留在拐子湖。2011年,蔡文軍回到旗里工作,但8個月后又返回拐子湖,從此再未離開,全身心投入拐子湖氣象站建設中。
19年里,蔡文軍已經不記得在站里過了多少個春節。今年大年三十早晨,他和值守的同事一起貼上春聯,“人雖然少,但對聯貼出來,一下子就有了新年的氣氛”?!昂⒆有〉臅r候還總問爸爸啥時候回來,現在也習慣了?!辈涛能娬f,“不過,始終對家人還是感到虧欠,以后再補吧?!?/p>
對拐子湖氣象人來說,對家人的虧欠或許可以以后再補,但如果氣象數據出現了問題,那是無法彌補的缺憾。如果沒有拐子湖氣象站,相當于我國天氣系統上游出現了一個監測空白帶。拐子湖氣象人獲取的珍貴數據一直為生態保護和國家安全提供支撐,他們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共同開展各項風沙課題研究,還為神舟飛船發射任務提供氣象保障。
這些數據被拐子湖氣象站視若珍寶。為了守護它們,一代代氣象人前赴后繼,在拐子湖堅守了64年。20世紀90年代末,由于環境惡劣,蘇木政府搬遷,學校、衛生站、郵局、商店等都撤走了,但氣象站卻一直堅守在這里。及時準確的數據從拐子湖穿越半個中國匯聚到北京,觀測錯情率始終為零,報表合格率為100%。
64載的堅持,鑄就了代代傳承的拐子湖氣象人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團結”。蔡文軍相信,這種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去年,拐子湖氣象站黨支部被評為阿拉善盟“最強黨支部”。今年,他想繼續加強支部建設,建設黨建品牌,將拐子湖氣象站打造成紅色教育基地。
等春天來了,還有些日常的準備工作要做。每年開春種菜最難,把育好的菜苗種到地里,如果遇到沙塵暴,時常一棵苗都難留住。“不過我們第二天還會再種,菜苗不僅能改善生活,也是個新希望?!辈涛能娬f。
不僅是菜苗,在拐子湖氣象站里,一年一年,他們都會種下新的樹苗,如今這些樹已經很高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