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通訊員?王雪
1月12日凌晨,變電站燈火通明,作業人員正焦急地做著各項準備工作,國能大柴旦330千伏升壓站新建工程項目經理李永剛仍奔波在施工現場,此時室外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2攝氏度,現場呼嘯著六級大風。
國能大柴旦330千伏升壓站新建工程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鎮,平均海拔3400米,日溫差大,氣候寒冷,年平均氣溫僅為1.4攝氏度,混凝土極易受凍產生裂縫,因此對混凝土質量工藝控制要求極高。國能大柴旦330千伏升壓站新建工程土建作業剛剛開始,工程就遇到第一只攔路虎——站內施工場地有限,且35千伏配電裝置區域及綜合配電室內有大量電纜溝,大型機械無法施展拳腳,混凝土澆筑作業一度無法開展。
為保證工程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李永剛緊急組織人員就相關問題探討。“所有人員用手推車澆筑混凝土追趕施工進程,務必保證在預定工期內完成澆筑作業。”現場恢復了緊張作業,順利解決第一只攔路虎。又將會議現場挪到施工現場,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成立技術攻關小組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重新選取原材料和配合比,優化配合比設計,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并通過豎向變截面分層澆筑、自密實混凝土施工技術、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等措施,最終高標準順利完成澆筑作業。
2022年8月以來,青海海西地區材料進場困難、物資供應遲滯、人員安排緊張,而大柴旦一年中僅有的108天無霜期幾乎都集中在這幾個月。為在有效施工時間里安全優質完成工程,青海送變電公司積極統籌安排,通過政企聯動,與大柴旦疫情指揮部取得聯系,溝通協調材料車輛進場,并從附近魚卡變電站擴建等工程調配人員,及時補充人手,合理調整施工順序,切實保證建設進度可控、在控。
“這次新招的外包隊伍走了一多半,僅剩的人員也病倒了一半。”幾個專業的負責人算著預計投運日期,急得來回踱步。解封后,各專業摩拳擦掌準備六十天搶回工期,但此時大柴旦已經完全入冬,氣候環境越發惡劣,現場溫度達到零下二十攝氏度的低溫,大風天氣頻發,光伏場內原有施工單位安裝的臨時電源無法負擔冬期施工負荷,現場經常跳閘停電,施工隊伍力量銳減,工程開展陷入困境。
據了解,國能大柴旦光伏項目是青海省“十四五”期間啟動建設的沙戈荒大基地新能源項目,該工程地處高原,地質結構和土壤結構復雜,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給后續施工管理帶來了嚴峻考驗。
“我們通過原木移栽、鋪設石方格圍擋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開展綠色施工講座及培訓,增強全員綠色施工的意識,全面落實綠色發展要求。”李永剛介紹,青海送變電公司組織編制綠色施工實施方案,成立綠色施工領導小組和六項管理小組管理組織機構,堅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和諧工程,以實際行動守護高原生態,呵護碧水藍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