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春節臨近,冷空氣悄然來襲,過年期間能源供應有保障嗎?在1月13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表示:“人民群眾溫暖過冬、祥和過年的能源保障是安全可靠的。”
國新辦發布會現場。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攝
“確保民生用能不受影響”
連維良說,總的來看,全國能源供應有保障,價格平穩。
“現在我們的天然氣儲備能力已經超過320億立方米,采暖季前做到了應儲盡儲,現在采暖季已過半,儲氣庫仍有可動用儲氣量200億立方米。煤炭現在有5000萬噸左右的政府可調度儲備,大家很關心的電廠存煤,目前穩定在1.75億噸左右的高位,可用天數達到22天,可以有效保障調峰頂峰的需要。”連維良談到。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能源增產增供取得明顯成效:供暖季煤炭日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以上;全年天然氣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各類發電裝機增加2億千瓦以上。
“目前,全國煤炭、電力和天然氣消費,均在尖峰水平上有所回落,供需形勢總體平穩、可控。當前采暖季能源保供在資源總量、區域平衡上是有保障的。”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張祖強在發布會上介紹,春節前后,將有3場冷空氣影響我國。“冷空氣過程一方面將提升采暖用能需求,另一方面如果出現雨雪冰凍天氣,會影響到煤炭的生產和運輸,影響到電力輸送。”連維良分析,但是根據往年的經驗,春節前后的能源總需求將有所下降,滿足因降溫增加的采暖需求有可靠的資源保障。即使極端情況下,出現超預期的居民用能需要,可以啟動壓非保民預案,確保民生用能不受影響。
新能源保供作用日益明顯
“隨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不斷擴大,在能源保供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章建華在回答科技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根據電網公司調度數據,2022年全國大部分地區風電光伏發電平均出力約占平均用電負荷的15%左右,最高可達40%。2022年迎峰度夏期間,江蘇、山東、浙江等光伏發電裝機大省午間用電高峰期間,光伏平均出力系數達到0.5,有力支撐了能源安全供應。
章建華還表示,國家能源局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核能供暖工作。他談到,2019年,山東海陽核電廠建成投運核能供暖一期工程,是我國首個核能供暖項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21年,建成海陽核能供暖二期工程,供暖面積已經超過500萬平方米,實現了海陽市城區核能供暖全覆蓋。此外,浙江秦山、遼寧紅沿河等核電廠也先后實現核能供暖。
“到目前為止,這些項目運行都非常安全平穩,供暖效果良好,既有替代煤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又有降低當地熱價、提升供暖質量的經濟效益、民生效益。”章建華說,目前,山東海陽、浙江秦山核能供暖后續工程正在建設,向更遠距離、更大范圍進行供暖,正在形成規模化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