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2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新聞發布會。在2021年首次達標的基礎上,2022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再創新低,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54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和3微克/立方米,多年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總體保持下降趨勢,全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22年,PM2.5、PM10、NO2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1%、1.8%、11.5%,SO2年均濃度繼續保持極低的個位數濃度水平。
(資料圖片)
劉保獻表示,2022年,北京藍天的含金量更足了,全年一級優天數增加了24天,優良天數總計286天,與2021年基本持平,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近八成。其中一級優天數138天,較上年顯著增加,多了24天,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重污染日僅有3天,較上年減少5天。
“PM2.5最長的優良天數已經達到了172天,相當于半年左右的時間,這對市民來說也是最大的獲得感。”劉保獻說。
劉保獻表示,在空間分布上,近十年PM2.5從原有明顯的“南重北輕”特征,逐漸演變為全市平均。近年來,北京市達到PM2.5國家二級標準的行政區個數由北至南逐年增多。在2021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的基礎上,2022年各行政區PM2.5繼續改善,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濃度范圍為26至33微克/立方米。
另據央視新聞報道,在2021年實現空氣質量里程碑式突破的基礎上,2022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連續兩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年均濃度繼續下降至30微克/立方米,為10年來最低水平,繼續保持歷史同期最優、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最優的“雙優”成績。
一組照片來欣賞今天的“北京藍”
從景山俯瞰京城,北中軸線上的古今建筑和城市綠化清晰可見。
在鐘鼓樓廣場,市民在藍天下鍛煉身體享受生活。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
冬日藍天下的鼓樓古色古香。
天壇公園祈年殿不少游客拍照留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