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12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有關情況答記者問表示,1-11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0%,比規上工業增速高4.2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9.9%,比全部投資增速高14.6個百分點;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光伏、新能源汽車等行業表現亮眼。
據介紹,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攻難關、穩增長、促轉型、強基礎”上下功夫,進一步發揮高技術產業在引領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談道:“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國內疫情反彈對11月份經濟穩定恢復造成一定影響,消費、服務業發展受到制約,外貿進出口出現回落,制造業企業預期有所走弱。”
“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措施的持續落實,穩經濟各項政策效應逐步釋放,我國經濟增速有望持續回升。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促進經濟持續恢復還需要付出艱苦努力。”該新聞發言人說。
據介紹,在房地產開發投資明顯下滑的情況下,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投資有力支撐了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前三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6.7%,對穩經濟、調結構、補短板發揮了重要作用。
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兩批共7399億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全年64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全部下達完畢,項目開工率達近5年最高水平。截至11月底,已審批核準106個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5萬億元。
從“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落地實施情況來看,能源方面,金沙江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首個光伏電站建成投產,白鶴灘至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重慶段順利完成長江大跨越;水利方面,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已開工建設;高技術方面,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完成建設任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