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通訊員?王金霞
記者12月15日從寧夏科協獲悉,中國科協日前在全國范圍內命名474家單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補充認定的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寧夏共有19家單位上榜。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是指由科技、教育、文化、衛生、農業、安全、自然資源、旅游等領域機構興辦,面向社會和公眾開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場所。2021年10月,中國科協啟動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基地主要分為科技場館類、教育科研與重大工程類、“三農”類、企業類、自然資源類6大類。
今年3月,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命名名單公布,寧夏10個基地榜上有名。考慮到各地申報積極性之高,中國科協在此基礎上又開展了補充認定工作。自治區科協通過采取實地調研走訪、召開視頻會議、多輪審核把關等方式,最終確定推薦名單,并得到充分肯定。至此,寧夏共有2021—2025年度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9家。
此次寧夏上榜單位涉及教育科研、高新技術、環境生態、文化旅游、農業農村等多個領域,包括北方民族大學電子科學與物理示范中心、共享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體驗中心、賀蘭山巖畫景區、教育部中阿旱區特色資源與環境治理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靈武恐龍化石遺址保護館、寧報集團印刷科普體驗館、寧夏百瑞源枸杞博物館、西吉縣龍王壩鄉村振興科普體驗園、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源石葡萄酒文化生態園、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等。
2021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兩辦印發《關于推進全域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自治區科協著力推動科普工作全領域行動,充分挖掘和整合社會科普資源,打造形成了一批集科普、旅游、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特色科普教育基地。
下一步,寧夏科協將進一步加強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服務和管理,加大對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工作支持力度,按照“一基地一特色”思路,推動形成可復制、可借鑒的工作模式和樣板,為提升全區公民科學文化素質、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基礎支撐。
關鍵詞: 被命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