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12月3日,記者從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黃伯云領銜的校企聯合科研團隊,經多年持續研究攻克了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規模化制備及應用關鍵技術,并在該園區成功實現了產業化。三年時間,通過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材料及刀具制造,累計獲直接經濟效益36.5億元。按納米硬質合金刀具相較普通刀具加工效率提升5%來測算,每年可產生約120億元的間接經濟效益。
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具有高硬度、高強度和高耐磨性,是高效率、高精度的鉆孔、切削、銑削等高端加工技術領域的先進材料。同時,基于大數據的刀具智能開發系統,可充分發揮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性能優勢,實現刀具快速及精準開發,最終提升航空航天、汽車、電子等制造領域的精密加工水平。
2016年,園區內湖南博云東方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聯合中南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精匠云創科技有限公司、沃爾夫切削技術(太倉)有限公司等單位,在前期研究成果基礎上,繼續開展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規模化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聯合攻關。
截至目前,團隊成功開發出了達世界領先水平的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規模化制備技術及應用技術,構建了硬質合金熱力學及熱物性科學數據庫等,實現了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系列材料的大批量生產。經國際權威機構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檢測,高性能納米硬質合金的碳化鎢平均晶粒尺寸僅0.11微米,硬度可達到2060HV30(HV30為硬度單位),抗彎強度達到5710兆帕。該類新材料已成功應用于印刷線路板、航空行業輕質高強復合材料、高溫合金、鈦合金等難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中,提高了刀具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