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通訊員 柏傳衛?潘豐
【資料圖】
近期,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科技局公布的一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2022年,博敏電子的“面向5G應用的超高密度任意層互連電路板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等3個項目獲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項目立項,爭取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支持4500萬元。爭取的資金數額在江蘇的縣級城市中排名第三,創歷史最佳。
今年1—10月份,大豐區完成研發投入26.97億元,同比增長25.91%。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定,68家企業新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超2.34億元。
科技力量的指引,熔鑄了大豐高質量發展堅實的智慧路基。近年來,大豐區緊盯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入選鹽城首家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建成鹽城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累計獲批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孵化器等國家級科技載體平臺12個。?
位于鹽城市大豐科技創業園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大豐區科技局供圖?
集聚科創資源,營造區域創新生態
翻開大豐區《關于推進科技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激勵意見》,一項項政策含金量滿滿:區本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規模由250萬元大幅提升至1000萬元;研發費用達標獎勵比例由1%提升至3%,研發獎勵上限由50萬元提高到80萬元;列入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給予最高下撥經費20%的獎勵……
“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同向發力,讓科技創新綻芳華。
近年來,大豐區高效落實創新相關政策的杠桿作用,近三年兌現高企所得稅減免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9.83億元,這為企業的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中,江蘇金風科技公司入榜鹽城唯一2021年度江蘇百強創新型企業。2022年,豐東熱技術、金風科技、正大豐海、中車電機4家企業獲得江蘇省創新型領軍企業的認定。
2018年,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在長三角的科技“長廊”中擁有一席之地,是大豐區科技創新工作的新使命。
大豐區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沿海高質量發展經濟帶建設,加強與上海高校院所、科技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科技部門的對接,滬豐科技合作列入上海長三角專項工作計劃,與上海科技交流中心深度合作,共建長三角滬豐協同創新中心;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10余家上海地區高校院所的50余名專家開展超30場次產學研對接,達成合作意向超40項,新增校企聯盟4家;與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簽約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與南京大學共建江蘇沿海低碳產業技術研究院。
?
科技賦能,沿海綠色產業創新帶“風光”旖旎
驅車行駛在大豐區沿海灘涂,只見數百成千的巨大“風車”林立,銀白色的葉片隨風周而復始轉動,與一座座輸電鐵塔、一道道輸電線勾勒出別樣的沿海“風光”,這是三峽新能源江蘇大豐海上風電項目運行的景象。
產業的“風光”得益于科技創新的驅動。近年來,大豐區聚焦產業鏈式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強引擎作用,推動產業結構調新調輕調優。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大豐區積極推動風電產業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憑借沿海豐富的海風資源和廣闊的海域面積,大豐區積極開展海上“風光電”“風光氫”等綜合應用示范項目,海上風電裝機規模突破250萬千瓦,占到全省21.2%、鹽城45.5%。去年新能源發電量66億千瓦時,占到全省10%。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全社會用電量,綠色清潔電能實現了跨區輸出。
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的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大豐區科技局供圖
其中,江蘇金風科技通過智能微電網的綠電替代、能源管理系統以及綠色電力證書購置,實現綠電使用率100%;中車電機等風電企業先后承擔了30多個國家、省部級風電研究項目,共取得400余件發明專利和實用型專利,參與數十項國家區域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
圍繞創新鏈完善要素鏈,大豐區積極推動青島大學華東海洋風電研究院、中研綠色金融研究院、港區國際合作綠色低碳產業園等平臺落戶,加快新能源智能汽車零部件、新一代電子信息及智能終端等產業建設專業孵化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產業研發孵化體系。
圍繞要素鏈打造人才鏈,大豐區落實黃海明珠人才計劃,放大名校優生“匯豐行動”效應,成立國內縣域中唯一的以新能源專業為主的產業學院——鹽城工學院大豐新能源產業學院。2022年1—9月份,大豐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開票銷售同比增長34.2%,占全區規上工業的39.6%。
如今,不斷積蓄的科創力量,正成為鹽城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讓這座城市更加充滿活力、更具魅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