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名勝古跡“打卡”紀念、在音樂節與表演者一同盡情放歌、去博物館感受一眼千年……這個“五一”假期,各地聚焦假日旅游消費熱點需求,整合文旅資源優勢,為游客奉上豐盛而又實惠的文旅大餐,做熱做旺“五一”假期文旅市場。
(資料圖片)
多元豐富 旅游市場深描“文化底色”
4月28日晚8點,在大唐禮官“鴻臚寺少卿”的激昂宣贊聲中,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多國佳麗·潮長安”周年慶典拉開序幕,樂師們用精彩表演向觀眾詮釋了“長安鼓樂鳴,音自大唐來”的盛唐宮廷音樂魅力。
這個“五一”假期,面對旺盛的出行需求,各地積極適應游客出游意愿、出游方式、消費內容、消費習慣的新變化,推出更多個性化、差異化、高品質的文旅產品。
據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工作人員介紹,為迎接紛至沓來的游客,街區特別策劃“春日雅韻·游長安”主題活動,對街區內包括美陳布景、演藝演出、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都進行了全方位提升。街區內的“扁擔游商”再現傳統南腔北調的吆喝叫賣,負一層《霓裳羽衣舞》排隊區也添置了桌椅供游客休息停留。
“從前農村還是‘桃源’的時候,這‘香市’就是農村的狂歡節……”作家茅盾曾用筆記錄下家鄉烏鎮的“香市”活動。“五一”假期,游客能在烏鎮體驗到原汁原味的烏鎮香市傳統習俗及眾多非遺項目演繹:踏白船、蠶仙花船、花燈船巡游……諸多別開生面的非遺表演給游客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體驗。
淄博將燒烤帶來的流量轉化為文旅“留量”。作為齊國故都的淄博,有著深厚豐富的傳統文化。4月29日,以“魅力非遺 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山東省第六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在淄博開幕。濟南皮影、淄博琉璃、淄博刻瓷、魯派內畫等多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在現場進行展演,向游客展示齊魯非遺的獨特魅力。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如今大家玩得更有文化了,“大家以前可能出去是看山看水看風景。但是我們現在看,無論是非遺、文博場所,還是沉浸式演出,廣大游客都給予了非常積極的回應。”
好戲連臺 文化消費市場再添“新火”
4月28日,影院里有10部新片上映;4月29日,又有6部電影上映——據統計,這個“史上最擠”的五一檔有近20部新片涌入,讓觀眾在購票軟件上“挑花了眼”。
新片“扎堆”上映也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影片類型和題材,動作、喜劇、愛情、災難、動畫可謂一應俱全,可滿足不同觀眾的觀影需求。其中,《人生路不熟》《這么多年》《長沙夜生活》《檢察風云》等多部電影備受關注。
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五一檔首日(4月29日)票房突破3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五一檔總票房有望突破新高。隨著新片供給改善,期盼有更多影迷觀眾走進影院,形成良好的觀影習慣,為全年電影市場復蘇打下良好的基礎。“希望未來在非假日和非傳統熱門檔期,也能夠有更多好電影出現,推動觀影均衡發展。”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說。
除了電影“好戲連臺”之外,假期的舞臺演出同樣精彩紛呈。北京147個演出場所將在假期舉辦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高品質演出293臺1170場,包括音樂劇《覺醒年代》、話劇《正紅旗下》《大宅門》、歌劇《青春之歌》、昆曲《牡丹亭》等;深圳音樂廳開啟賞“樂”模式,涵蓋線上線下多種演出形式,演奏多首中外經典樂曲。
值得一提的是,“五一”假期,戶外的音樂節廣受游客尤其是年輕游客的歡迎,北京草莓音樂節連唱三天、迷笛音樂節唱響山東煙臺……據不完全統計,“五一”假期前后全國各地將舉辦上百場演唱會、音樂節,是演出市場3年多來迎接的首個爆發窗口期,為火熱的“五一”文化消費市場再添一把火。
服務升級 文博場館假期持續“發力”
隨著博物館熱逐漸升溫,“到博物館去”也成了許多游客的假日出行必選項。“五一”假期,全國各地博物館紛紛“獻寶”,讓大家在館舍天地縱覽萬千世界。
4月29日,“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展”在故宮午門展廳對公眾開放。展覽展出文物108件(套),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唐代閻立本《步輦圖》、元代趙孟頫《帝師膽巴碑卷》等書畫展品之外,還有大批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文物藏品;中國國家博物館在4月27日推出“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展廳內,觀眾駐足細觀拉斐爾、倫勃朗等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沉浸式體驗藝術的魅力。
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世界讀書日的熱度仍在延續。游客不僅能看到《永樂大典》“湖”字冊、樣式雷圖檔、輿圖和金石拓本等35種39件修復完善的珍貴古籍,也可以到萬歷文物主題特展感受明代宮廷禮儀,或者前往福爾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題展體驗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街道風情。
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亦在假期持續發力,山西博物院的良渚文化專題展、天津博物館的陜西唐代文物精華展等多個全新展覽現正如火如荼地展出中。4月起,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向故宮博物院借展的第四批輪換展品共44件珍貴文物亮相展廳,其中包括5件國家一級文物。
此外,為了更好地滿足游客旺盛的逛展需求,包括首都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國家海洋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在假期延長開放時間。其中,湖北省博物館還會在下午四點額外增加一場編鐘演奏,上海博物館更是將夜場的開放時間延長至晚十一點。
節日消費是觀察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的一扇窗口。“五一”假期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小長假”,是各種消費需求集中釋放的一個時間段,體現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消息,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達到24000萬人次。瞄準消費新需求、新動向,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必能推動消費市場持續回穩向好,有效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責編:王震、高雷)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