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精準幫帶的“區院共建”,立足人本的“溫暖專線”,多方聯動的區域診療中心……這是余杭區三家區屬醫院的特色工作剪影。近年來,余杭區依托“舒心就醫工程”,不斷推進區屬醫療單位亮點工作創建,在跑出醫院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的同時,為各區屬醫院打造特色“名片”。
各區屬醫院的特色工作具體有什么?針對群眾就醫的難點、熱點,各院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服務方式創新?即日起,“杭州新聞”客戶端攜手余杭區衛生健康局推出“舒心就醫工程·余杭區屬醫院巡禮”系列報道,以余杭區三家區屬醫院為切口,展示余杭區醫療工作亮點。
02:13戴上呼吸面罩,貼好電極片,腳踩踏板,開始運動……隨著屏幕上患者的心電圖、心率、攝氧量等指標變動,一旁的醫護人員也開始了實時康復運動指導。這是日前出現在余杭區第三人民醫院 (以下簡稱“余杭三院”)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一幕。
48歲的張先生是參與這次康復運動的患者,對這樣的康復形式,他頗有感觸:“我沒想到這里的治療體系這么完善。當初入院時,不到一小時就把急性心肌梗死的我從‘鬼門關’救了回來,住院期間還帶著我來執行特殊的‘運動處方’,讓我的心肺功能恢復快了不少。”
區域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患者得到高效救治的背后,是余杭三院對余杭區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傾力建設。通過將余杭三院原有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心臟康復中心”三大中心功能進行整合,2018年,余杭區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成立。該診療中心匯集了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心內科、檢驗科、放射科等科室力量,實現了多學科無縫對接,形成從院前到院內的心腦救治網絡。
“以前不同科室間力量分散,科室間信息互通需要時間,可心腦血管疾病發作等不了人。”余杭三院副院長洪本谷說,“現在我們一個診療中心就集結了各方力量,還建立起統一的線上交流平臺,不同科室人員能在線上快速查閱資料、共享信息,救治速度就起來了。”
區域消化病診療中心
除了整合力量,余杭三院還優化治療方案,在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推出包含三期治療在內的心腦血管康復舉措,建立“住院期間一期康復——門診復診二期康復——社區服務中心三期康復”的三級康復體系。患者的每期康復都圍繞運動康復、生活指導、藥物指導、心理指導、營養指導五方面開具處方。中心的醫生還會根據患者的療程、心肺運動儀等檢查結果進行處方的再調整。
“心腦血管疾病歷來存在著救治和康復分離的問題。”洪本谷說,“借助區域診療中心的三期康復措施,我們搭建起‘急救、診療、康復’一體化的救治體系,讓病患救治不止于一場手術,實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長效治療。”
“軟件”優化的同時,余杭區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的“硬件”也沒落下。該診療中心目前共設床位121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06名、醫生34名,并配有無線心電監護等設備,可開展冠脈介入手術、射頻消融技術等特色技術。
區域疝與血管外科診療中心
近年來,余杭三院錨定“舒心就醫工程”,積極聯結各方力量,通過救治資源整合、救治方案優化、救治硬件提升,不斷推進3個區域診療中心建設。這個區域診療中心中,區域心腦血管疾病診療中心被評為“國家標準化心臟康復中心”;的區域消化病診療中心由全國ERCP大賽總冠軍金杭斌領銜,在消化內科急危重癥疾病具備豐富臨床經驗;區域疝與血管外科診療中心率先在區內開展腎動脈狹窄球囊擴張形成術、下肢動脈閉塞支架植入術等高精尖血管外科介入手術。
“我們會繼續依托區域診療中心,推進先進醫療技術應用,并在醫共體內分院開展胸痛中心、胸痛單元建設,讓區域診療中心與基層醫療機構緊密互通,更好地發揮區域診療中心的醫療集群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余杭三院黨委書記王樹新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