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懷孕的母海象要經過大約240天的長途跋涉,跨越北太平洋東部超過1萬公里,然后返回它們的繁殖海灘,并在抵達后的5天內分娩。3月1日,發表在《當代生物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導航能力依賴于一種內部的地圖感知能力,其功能很像內置的GPS。
美國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的Roxanne Beltran說:“我們發現,遷徙的海象知道自己距離數千公里外的繁殖地有多遠。它們也知道大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回來。”
人們都知道海象是航海專家,但不知道海象是如何在繁殖季節及時回到海灘的。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從100多只成年雌性海象身上收集的衛星跟蹤數據。他們找出了每只海象返回其出發地海灘的時間。
數據顯示,海象決定何時返回的依據是它們離目的地有多遠,而且與身體狀況無關,身體狀況是用體脂量來衡量的。
“讓我們驚訝的是,覓食的成功率或體脂的百分比與海象開始返回時間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Beltran說,“我們之前預計更胖的海象可能會更早結束覓食旅程,但事實并非如此。相反,它們似乎很善于根據自己的位置以及返回所需的時間來進行策略調整。”
研究人員尚不知曉海象依靠什么感官線索來追蹤它們的位置,并在正確的時間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很明顯,它們可以根據內心對時間和空間的感知來調整旅行。
該研究結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海象,對其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在未來的研究中,作者希望量化海象的導航能力有多精確,并確定哪些線索是最重要的。(馮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