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行業逐漸進入下行周期,多項指標反映,房企經營壓力較大。5月30日,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指導,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正式對外發布《2023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上市房企研究報告”)指出,上市房企收入規模下降,利潤大幅下滑,流動性有所惡化,周轉速度下降,且企業間經營規模、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表現等方面持續分化。
【資料圖】
這也是近期研究機構再次提示,房企流動性不容樂觀。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來看,央企國企情況較好,拿地也相對進取。總體上,市場信心仍待提振。
上市房企利潤納稅大降,地產港股跑輸大盤
一年一度的上市房企研究報告是觀察房地產市場的窗口,今年重點聚焦上市房企50強的上市房企研究報告顯示,有央國企背景的房企地位穩步上升,華潤置地升至第三名,較上年提升了2個位次,綠城中國為2023年新晉10強。經營績效方面,2022年,上市房企營業利潤均值為26.72億元,同比下降37.58%,而凈利潤均值同比下降57.33%。這也說明,房企經營壓力較大。
5月31日,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體來看,2022年受房地產行業調整及疫情等因素影響,導致房企收入結轉減少,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利潤快速下跌。雖然凈資產規模有小幅上漲,但上漲原因部分在于本次測評對象刪除了有違約行為的房企。
另外,丁祖昱告訴記者,同期,上市房企開發業務收入增速首次轉負,總資產、營業利潤均值繼續下跌,且下跌幅度較上年有所擴大。短期償債能力方面,同比也有所下降,2022年,上市房企現金短債比中位數為1.19,較上年下降0.14。
從納稅來看,也反映出房企經營狀況不佳。隨著近年來房地產調控政策收緊、行業逐漸進入下行周期,房企的平均利潤率出現下滑,所得稅額也有所下降。2022年,上市房企納稅額均值為13.40億元,同比下降約27.01%。雖然上市房企納稅均值還在10億元以上,但是下滑幅度較大。如果將債務違約房企也統計在列,納稅降幅更大。
資本市場表現方面,該報告顯示,以2022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申萬房地產行業指數全年累計下跌11.17%,跑贏滬深300指數10.46個百分點,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內排名相對靠前。但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全年累計下跌42.45%,跑輸恒生中國100指數22.51個百分點。
“整體看,內地房地產板塊走勢整體隨大盤波動且略強于大盤,港股房地產板塊較大幅度弱于大盤,2022年多家在港上市房企發生債務違約事件,引發投資者對房地產行業流動性擔憂,市場信心處于低位。”丁祖昱說。
地產央企投資趨于穩健,沒有積極的擴張表現
本輪樓市大調整以來,央企、國企和地方城投一直是拿地主力。丁祖昱也表示,房企在拿地策略方面出現分化,從2023年情況來看,資金實力較強的央企、國企在投資拿地方面依然相對進取。相比之下,尚在經營穩健狀態的民營房企投資策略相對謹慎。
2022年,房地產市場整體延續上年以來的下行壓力,行業信心處在低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3.6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3%,商品房銷售金額約13.3萬億元,同比下降26.7%。總體看來,2022年房地產市場銷售整體表現慘淡,銷售面積回落至2015年平均水平。
進入2023年,研究機構指出,房企償債能力還在下降。中指研究院通過對2023年一季度滬深上市房企財務數據的分析發現:房企利潤規模繼續下降,凈利潤率再創新低;負債水平上升,短期償債能力繼續減弱。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對記者表示,鑒于房企融資規模繼續下降,融資環境未改善,建議進一步加大房企融資支持,推進民營房企“逆向混改”,增強民企信用及融資能力,化解風險,提振行業信心。
建誠智庫負責人苑承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從今年土地市場來看,現在只是少數城市的土地市場相對好一些。一方面,企業投資策略回歸安全投資,聚焦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所以部分地塊競爭扎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為了維持住土地市場熱度,穩定市場預期,推出的地塊以優質地塊為主。根據他的觀察,實際上,央企現在整體投資也是趨于穩健,目前沒有看到積極的擴張表現。
在當前市場情況下,丁祖昱并不贊同央企、國企逆勢擴張。“我覺得地產央企規模保持就行,投資可以聚焦重點城市,利潤和利潤率還有提升空間。”丁祖昱對本報記者表示。
丁祖昱認為,進入2023年,房地產寬松政策進一步落地,有利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未來上市房企中擁有良好基本面的企業,有望釋放更高的企業價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