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方燕:
【資料圖】
保障居家老年人吃得安全衛生健康實惠
法治日報記者 朱寧寧
今年全國人大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西安分所主任方燕繼續將關注的目光放在老年人群體上。
“目前,老年人吃飯難是養老問題的集中表現之一,解決吃飯難是老年人及其家屬普遍反映的現實需求。”方燕建議建立健全多路徑、多維度的老年助餐送餐養老保障服務體系。
建議制定《養老助餐服務管理細則》
方燕建議制定出臺《養老助餐服務管理細則》,針對養老服務產業普遍存在利潤不高、運營困難等問題,由各地政府牽頭搭建養老服務合作平臺,促進老年餐廳與中央廚房、農村合作社等供應商直接對接,減少中間商賺取差價,降低老年餐廳原材料成本。此外,鼓勵引導有實力的國有農業企業等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方燕還建議,建立老年助餐機構進入社區招投標機制,建立老年人和第三方評估考核機制,強制實施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安全監督、食品價格統一公示等制度,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和服務質量,及時發放補貼資金。
多措并舉解決人工成本過高問題
人工成本過高是老年助餐服務面臨的另一難題。一方面,各社區老年人口分布不均,部分社區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不多,單憑餐飲收入往往難以維持聘請廚師所產生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老年人對于膳食往往存在特殊需求,提供老年助餐服務要兼顧營養均衡和老年人口味差異。
鑒于此,方燕建議探索推廣“區-鎮(街)-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體系,依托中心廚房建立“中心廚房-社區餐廳-院落助餐點”助餐服務網絡,對于場地不足的老舊小區設微型廚房,降低養老服務機構人工成本。在依托于中心廚房布局區域性助餐送餐網絡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老年助餐互聯網訂餐平臺,方便老年人或其家屬根據每日食譜自助訂餐,有助于老年助餐食品種類多樣化。同時,引導鼓勵外賣平臺、物流公司等機構協助開展老年助餐送餐工作,打通老年助餐機構到老年人家中的“最后一公里”。
定期發放餐券試點探索惠老機制
方燕在調研中發現,受消費習慣影響,許多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勤儉節約,消費觀念較為保守,潛意識認為購買熟食不如買菜烹飪劃算。還有部分老年人由于沒有收入來源,即使老年助餐餐標定為兩元錢也不愿意消費。因此,老年餐廳試點運營后往往實際就餐人數不及預期,不僅造成食物浪費,也導致餐廳面臨經營困難。
方燕建議,國家定期向6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附有效期限的消費券,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引導老年人享受老年助餐服務。同時,鼓勵老年餐廳向老年人提供辦理老年飯卡,通過預存餐費的方式確定社區老年人實際用餐人數,在老年人與老年餐廳間建立相對穩定的用餐關系,解決就餐人數不確定造成的人員、食物浪費問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