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財經合肥3月2日電(李蕓)2月27日,國軒高科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創新電池聯合實驗室,圍繞創新鋰電池技術,開展基礎技術、前瞻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與產業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包信和,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為創新電池聯合實驗室揭牌。
雙方約定,創新電池聯合實驗室設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國軒高科工程研究總院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碳中和研究院為建設主體,雙方將整合優勢,展開創新融合和跨界戰略合作。聯合實驗室將圍繞創新鋰電池技術,開展基礎技術、前瞻技術和關鍵技術研究,并進行產學研合作。雙方基于合作成果,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與產業化。
國軒高科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根植于合肥,雙方在人才培養和項目研發上交流緊密。國軒高科目前共有117人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其中博士43人、碩士56人;雙方已經就材料創新、電化學體系迭代、產品升級等開展系列合作,并取得卓有成效的進展。
李縝表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合肥發展的靈魂所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集聚一大批科學家的思想和智慧,培養了人才,培育了產業,引領了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國軒成長的關鍵所在。國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沉淀著科大的血脈,凝聚著科大的智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能源革命的未來所在。一大批科研人才,從能源材料科學,數字科學到管理科學的變革,都在劃時代地改變著世界。
他希望創新電池實驗室的設立,能為國軒培養更多杰出人才,為世界能源革命創造世界級人才;希望將實驗室打造成為開放、合作的創新平臺,引領更多世界級人才共同探索能源變革新的未來。
包信和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到合肥,與合肥相互成就,融合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責任通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回報合肥,報效國家。他指出,“雙碳”是應用性非常強的一個領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致力于把基礎研究的成果和能力與國家戰略更好結合起來,把能源研究從實驗室逐步推向企業或社會應用中。在此背景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
他希望未來碳中和研究院與國軒高科的合作,不僅能幫助企業解決一些卡脖子的技術難題,同時也能做出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期待雙方攜手,共同推動基礎科學的研究,并服務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