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當前,范圍更廣、技術更強、危害更大的新型網絡攻擊手段威脅網絡生態,如何構建更強大、更可靠的網絡安全防御體系?”在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聯合YAK語言研發團隊于5月30日舉行的發布會上,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張小松表示,在開源共享平臺的基礎上,通過底層的創新,能有效提高網絡的安全性和應對能力,推動安全技術的進步和演化,提高對新型攻擊的識別和應對能力。
當日,我國首款網絡安全領域編程語言“YAK語言”宣布開源,這意味著領域內的開發者均可以獲得該語言的底層代碼,并加以廣泛應用。
會議現場 會議主辦方供圖
在攻防戰中“底牌”一般不可泄露,為什么網絡安全領域的代碼要進行開源?
張小松認為,應對威脅和攻擊的不斷增長,主動安全是核心。這就要求開發者共同提高網絡安全的新技術,尤其在開發與應用方面形成合力,以“智感、透析、活現、反制”為核心要素開展主動安全,塑造保護網絡和系統安全的重要工程模型,因此需要彼此之間的開放共享。
“網絡安全行業中大量的安全框架、工具、方法、模型甚至情報都以開源的形式分享和發展。實踐證明,開源的力量能夠鼓勵行業內實現最有效的知識共享和技術創新。”四維創智首席技術官、YAK語言研發團隊負責人姬錦坤說。
與此同時,透明、合作、知識共享的開源模式,將為技術創新和協作提供更加強大的平臺。通過YAK語言在網絡安全領域的開源,將助力其發揚優勢,成為網絡安全新基建,助力安全能力融合。姬錦坤介紹,團隊將持續進行網絡安全的針對性優化,全面擁抱開源的方式,使得YAK有能力打破其他語言的壟斷,并完成網絡安全領域首套模糊測試解決方案。
會上,業內多位專家還圍繞網絡安全大語言模型的應用探索展開圓桌討論,共同就大語言模型的快速應用、網絡安全大語言模型的研發等話題展開了專業探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