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王根華?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機械通氣是全身麻醉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本身也可導致或加重肺損傷,是亟待解決的臨床難題。近日,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麻醉科李永華、袁紅斌教授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對機械通氣肺損傷(VILI)的治療作用和可能機制,為機械通氣肺損傷這一臨床難題的精準干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證據。近日,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重癥醫學領域頂刊《重癥監護》上。
據了解,機械通氣作為危重癥患者呼吸支持治療的重要手段,本身也可導致或加重肺損傷,麻醉科與ICU的醫生們一直在尋找各種方法降低機械通氣肺損傷的發生。
該研究團隊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術中長時間機械通氣的患者血液中FGF21的水平出現升高。為了探究內源性升高的FGF21在機體中發揮的作用,該團隊使用FGF21基因全身敲除小鼠,在細胞機械牽張模型和動物機械通氣模型中應用重組FGF21蛋白進行干預,發現其對VILI具有一定治療作用。此后,該團隊又通過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手段發現,給予外源性FGF21可以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細胞焦亡通路,從而在細胞、動物和臨床患者等多個層面,系統揭示了FGF21對機械通氣肺損傷的保護作用和潛在機制。
據介紹,作為一種肝臟分泌的激素樣細胞因子,FGF21參與全身多個系統和臟器的生理功能,在肥胖、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中具有一定治療作用,從而成為頗具價值的“明星分子”。此次研究成果拓展了FGF21在呼吸系統和炎癥相關疾病中的病理生理學功能和治療作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