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宋平?彭鵬飛?科普時報記者?胡利娟
近日,國家林草局科技司、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中國林科院、中國林學會和林草碳匯研究院在京聯合舉辦森林“四庫”學術研討會,就森林“四庫”實現路徑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樸世龍等10位院士專家,分別從森林糧庫科技攻關、森林土壤有機碳庫、森林與水資源關系、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匯估算、森林碳匯若干問題、林產工業低碳發展、林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探討了森林“四庫”的實現路徑。
專家們認為,森林作為“水庫”,發揮著養水、產水、凈水等功能;作為“糧庫”,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用林產品;作為“錢庫”,在經濟林、木竹加工、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領域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作為“碳庫”,森林固碳具有潛力大、成本低、生態附加值高等優點,是目前最為經濟、安全、有效的固碳增匯手段之一。
專家們建議,實現森林“四庫”價值,必須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加強重點技術科技攻關,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做好森林“四庫”政策研究和技術支撐工作。
近些年來,中國林科院針對森林“四庫”科技支撐部署,全面整合林草科技創新資源,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堅持創新、強化應用,在服務林草發展全局、支撐重大生態工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在森林水庫領域,研發的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和三峽庫區森林植被恢復與生態保護技術,推廣應用面積累計達443.5萬畝,增加產值20多億元。系統構建了岷江上游退化水源涵養林恢復、人工林結構調整、干旱河谷植被重建等四大類15項配套關鍵技術體系,為岷江流域乃至整個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在森林糧庫領域,培育的“長林3號”“長林53號”等油茶系列良種9個,輻射14個油茶主要栽培省區,占全國油茶新造林良種使用的65%以上。板栗、錐栗、棗等其他經濟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有力支撐了大食物觀。
在森林錢庫領域,突破了高性能木質重組工程材料制造關鍵技術,創制了大規格重組木和竹基纖維復合材料,木鋼和竹鋼兩大系列產品應用于北京冬奧會建筑、港珠澳大橋等重點工程。攻克了新型無醛木質材料連續化制造關鍵技術,填補了無醛纖維板和無醛刨花板大規模連續化制造的國內外空白,已在廣東、江蘇、山東等我國人造板主產區和龍頭企業推廣。
在森林碳庫領域,編制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儲、碳匯與碳資源化利用戰略分析報告》,研究開發了全國首個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方法學》和《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成為目前指導國內碳市場林業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的指導性方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