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王祝華
“中國熱科院近年來選派了數十名科技特派員在海南系統性推動引進、選育、種植世界同緯度熱帶優稀果樹,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現實困難。此次進一步升級管理辦法,可以有針對性地破解科技特派員對接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3月6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研究員、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周兆禧對科技日報記者說。
周兆禧說的管理辦法即今年1月16日起開始施行的《海南省農業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海南省科技廳農村處負責人介紹:“此辦法的核心內容是引導和鼓勵科技人才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適應海南農業農村實際情況,提供科技服務,推進成果轉化,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資料圖)
創新經費支持模式
此辦法規定,海南省科技廳采用“農業科技特派員+科技項目”方式,支持農業科技特派員在全省鄉村振興重點縣和重點地區開展服務,與服務對象聯合申報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類科技項目,同時,鼓勵設置市縣級農業科技特派員專項經費。
以“農業科技特派員+科技項目”方式申請經費保障的新規,獲得了不少科技特派員的認可。記者了解到,海南省有近3千名科技特派員,其中,除了具有科技副鄉鎮長、“三區”人才身份的外,還有70%左右的科技特派員并沒有專項工作經費支持。“事實上,每一位科技特派員背后都有一股‘科技力量’,如果按過去的模式,僅簡單提供科技服務,工作推進效率較低,而且是一種資源浪費。”海南省科技廳農村處負責人介紹,此辦法出臺后,海南省科技廳將整合掛職科技副鄉鎮長、“三區”人才等資源,以項目為抓手,激勵科技特派員發揮主動性組織資源,對接派出單位成果轉化推廣需求,聯合市縣技術人員共同組成農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輻射帶動更大的鄉村振興產業。
轉換思路助推項目
在經費的有力保障下,如何完善項目策劃生成機制,既考驗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力,又考驗科技特派員的創新能力。
科技服務項目部分成果也可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海南省科技廳農村處負責人認為:“此辦法鼓勵農業科技成果與田間地頭無縫對接,項目更接地氣,從‘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更切合當地發展需求。”
“此辦法出臺后,項目由市縣部門把握篩選和評審環節,到省科技廳只需備案,主要目的是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同時,也能提高農民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的積極性。”他說。
海南五指山市是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帶動促進區域快速發展的成功典型。五指山從曾經的貧困落后山區,到如今逆襲成為國家級創新型縣(市),離不開一大批科技特派員的支持和努力。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室副主任羅激光就是其中一員。他是海南省科技特派員,也是五指山市優秀生態科技特派員。他介紹,在五指山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與鄉鎮合作社合作,梳理并挖掘產業項目,推動形成了一批地域特點鮮明、業態類型豐富、增收效益好的農村產業。如今,番陽青瓜、毛道百香果、水滿茶葉、憂遁草等農產品遠銷國內外,五指山特色產業鏈不斷延長,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作為修訂管理辦法的專家組成員之一,周兆禧認為:“五指山科技特派員項目的生成方式和支持措施,為管理辦法的修訂提供了鮮活樣板。”
此辦法還明確,省級農業科技特派員在選派期間的服務工作業績納入科技人員考核體系,優先作為職稱申報、職務聘任的重要依據和加分項;農業科技特派員在服務期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最高可按95%執行。
“這些條款對科技特派員不僅意味著利益保障,而且還把科技特派員在農村工作的難度轉化為事業的高度。”羅激光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