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劉澤治?陳科
3月7日,筆者從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獲悉,該局元壩102-5H井、新盛202井、丁頁2-1HF井等多口井2月份獲日無阻流量超百萬立方米,這標志著該局油氣勘探開發在深層海相氣藏、致密砂巖氣藏、深層頁巖氣藏三大領域取得新進展。
“元壩氣田是國內目前埋藏最深的海相碳酸鹽巖酸性氣藏,其勘探開發屬于世界級難題。”西南石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局不斷深化剩余氣分布研究,挖潛未動用天然氣富集區,部署實施調整井,運用多礁體薄儲層軌跡精確控制技術,實現超8000米井精準中靶,5口井均獲高產,有效提高了儲量動用率和天然氣采收率。
2月初,元壩102-5H井測試獲日無阻流量371萬立方米,創元壩氣田井深最深、水平段長最長、鉆井周期最短等新紀錄。目前,該氣田累計產氣超280億立方米,已連續穩產七年,預計該氣田最終穩產期將超10年。
“川西中淺層致密砂巖氣藏儲層細長彎曲,其過于致密導致單井產量低、儲量無法有效動用。”該負責人表示,為了推動這種難動用儲層高效開發,西南石油局成立多方聯合攻關團隊,形成高分辨率薄優質儲層預測技術,創新斷褶裂縫體刻畫技術,圍繞“少井高產”目標,優化井位部署及鉆井軌跡,著力實現定得好、打得準、油氣成果最大化。
目前,在今年已實施的6口井中,新盛202井采用體積壓裂測試獲日無阻流量120萬立方米,這進一步證實該氣藏具有較好的評價建產潛力。
“深層頁巖氣埋藏深、單井產量低、遞減快,這使其難以實現效益開發。”該負責人表示,圍繞新增千億方儲量陣地建設,西南石油局強化地質工程一體化攻關和“深地工程”技術保障,細化分區研究,形成平臺模式軌道優化設計和以地質導向鉆井為核心的“四位一體”軌跡控制技術,推廣應用6口井,鉆井周期從71.89天縮短至70.23天,優質儲層鉆遇率由98.04%提高至98.26%,其中5口井優質儲層鉆遇率100%。
2月27日,我國盆緣復雜構造區發現的首個中深層、深層頁巖氣大氣田——綦江頁巖氣田丁頁2-1HF井獲日產55.2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這為該超千億立方米大型整裝頁巖氣田加快建產打下堅實基礎。
天然氣集輸站員工正在檢查設備運行。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