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資料圖)
2月18日,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2期智庫論壇在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召開。來自中科院海洋所、中海油海洋石油設計院、鋼鐵研究總院、山東大學等高校和企業代表,以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馬昕,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烏克蘭國家工程院院士李松軍,烏克蘭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汪遠昊共同出席。
論壇現場。山東省科協供圖
沂源縣所在的淄博市是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授予的全國唯一的“新材料名都”,新材料產業是其四強產業之一。但在通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當地企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轉型難題,其中,轉型技術與路徑問題困擾著他們。
專家們的到來,將為破解難題助力。
記者注意到,兩天前的2月16日,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第1期智庫論壇——磁懸浮海工裝備發展論壇在濰坊召開,來自工信部、農業農村部、交通運輸部,以及山東省有關部門的代表、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圍繞磁懸浮技術在艦船和海工裝備的應用展開討論,建言獻策。
高端論壇密集落地,國家部委、院士專家紛至沓來,這些動作背后,山東省科協在布什么棋局?
2月1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吹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春動員令。而創新驅動,正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
在上述共識下,山東省科協重點打造了山東省創新驅動發展大會這一品牌項目,而智庫論壇是重中之重。
“智庫專家的到來,對企業技術難題破解、技術改造、產業鏈擴建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建議。”這是山東德瑞防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逯彥偉的肺腑之言,他渴望:“今后,我們將依托專家創新基地、創新服務站、專家調研基地,繼續與專家院士保持交流。”
汪遠昊院士也坦言:“這樣的智庫活動,能促進產學研結合。學者教授了解一線企業、一線工人遇到的問題,再反饋到科研中,研究才更有實際意義。”
如果說企業是需求側,那么專家就是供給側,雙方的合作需要類似于智庫論壇這樣的平臺。
于是,新平臺應運而生。在會議當天,“山東省院士谷專家創新基地”“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沂源創新服務站”“山東省智庫專家調研基地”揭牌成立,這是山東省科協推動成立的專家與企業深入交流的新平臺。
在新平臺上,院士們迫不及待地帶來了最新研究成果。
汪遠昊的新發現是,金屬鎂跟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反應生成一些很特殊的碳材料和氧化鎂。“我們把這種材料用于防腐涂料中,對金屬等能起到很好的保護效果。這就是我們做的片狀碳材料和片狀氧化鎂在防腐領域的應用,這次我來沂源,也是想看有沒有可能把它落地。”
而馬昕院士的AI新成果也給了企業新的啟發。
“以人工智能的方法來算材料,能大大提升了材料的研發速度,改變了過去材料研發和生產的產業化的范式。”馬昕表示,“數據驅動的Data Training更先進,這種方法不需要人去給它‘喂’數據,它可以自己去找資料找數據,實驗效率是人的500倍,這是推動產業升級的有力方法。”
從濰坊到淄博,山東兩座地級市已經上演了智庫論壇精彩紛呈的大戲,而更多的智庫論壇正在醞釀,期待推出。
山東省科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充分發揮智庫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產業發展的作用,搭建高層次專家與地方產業對接交流、資源共享的賦能平臺,積極推動科技和經濟有機協同、深度融合,為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思路和舉措,為山東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有力科技和智慧支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