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2月18日上午,隨著多臂鑿巖臺車啟動鉆孔施工,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引江補漢工程正式進入主體隧洞施工階段,將為引江補漢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施工現場。南水北調集團供圖
引江補漢工程于2022年7月7日正式開工,連通南水北調與三峽工程,從長江三峽水庫庫區左岸龍潭溪取水,經湖北省宜昌市、襄陽市和十堰市,輸水至丹江口水庫大壩下游漢江右岸安樂河口。工程輸水線路全長194.8公里,其中輸水隧洞長194.3公里,出口段輸水隧道長5085米。
據引江補漢工程項目法人、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江漢水網公司副總經理上海峰介紹,引江補漢工程輸水總干線出口段隧洞施工區域將穿越涌水、突泥、大斷裂和軟巖大變形等不良地質,遭遇強巖爆、高溫、有害氣體等施工難題,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極大,在國內外調水工程中尚無先例。
“根據謀劃,施工過程中將加大大型機械化配套和智能化設施投入,隧洞開挖采用全電腦鑿巖臺車鉆孔、光面爆破等先進技術,初期支護及二襯混凝土施工采用智能支護臺架、襯砌臺車等智能化手段,可有效節約人工和建設成本,保障施工效率與進度,為工程安全保駕護航。”上海峰說。
中國南水北調相關負責人表示,引江補漢工程靜態總投資582.35億元,設計施工總工期9年。工程建成后,將提高漢江流域的水資源調配能力,增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調水量和供水保證率,為漢江流域和華北地區提供更好的水源保障,實現南北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