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科普時報記者 胡利娟
9月18日,“第三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世界旅游聯盟黃河對話暨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峰會”在山西省臨汾市召開。會上,山西省碳普惠機制——“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暨個人碳賬本正式發布上線,這是在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指導下,山西省碳普惠機制探索行動的重要成果,為全省居民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實現路徑。
綠普惠云作為第三方綠色生活減碳計量底層平臺,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多元碳普惠機制,廣泛調動企業積極參與,有效支持了山西碳普惠平臺建設。
作為傳統能源大省,山西省積極探索消費端減碳,此次“三晉綠色生活”上線引人關注。
首先,實施消費端減碳的重要嘗試。山西省在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重大工程、加快“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現能源保供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多元化碳減排模式。鑒于我國26%的能源消費直接用于公眾生活,由此產生的碳排放占比超過30%,山西省通過“三晉綠色生活”的上線,致力于推動居民生活消費端的碳減排,促進綠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其次,積極探索省級層面的多元碳普惠模式,打通多方合作壁壘。“三晉綠色生活”將政府碳普惠平臺與單一企業的碳普惠應用打通匯總,納入了美團單車、青桔單車、廣汽豐田新能源車等眾多減排場景企業,將每個山西居民在各平臺踐行的綠色行為進行量化、記錄,自動匯集形成個人碳賬本,實現公眾多種場景下減排量的零存整取。同時,還整合多個品牌企業和文旅資源提供積分消納途徑,實現政企聯合,共同推動消費端碳減排,使“碳普惠”的公眾參與機制真正落地,為無形的綠色行為,賦予有形的綠色價值。
最后,以數字化方式集合“衣、食、住、行、游、用”六大板塊減排場景,讓綠色低碳“晉善晉美”。居民踐行綠色行為,比如乘坐地鐵公交出行、騎行共享單車、駕駛新能源汽車、不用一次性餐具、光盤行動、舊物回收等,就可以在“三晉綠色生活”小程序中獲得相應的碳減排量,并獲取對應的綠色積分。獲取的綠色積分可在小程序內兌換豐富多樣的獎勵,如山西文旅年卡、綠色消費券、優惠券等。未來,個人碳賬本將助力山西省居民養成綠色低碳生活習慣,不斷釋放正向效益,同時,個人低碳行為的偏好還會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的轉型,進一步助推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為山西發展貢獻“綠色動能”。
作為重要省級應用平臺,“三晉綠色生活” 是數字碳中和落地省級地區的案例,得到了“碳普惠合作網絡”的支持,參與單位提供更豐富的減排場景和激勵機制,以市場化方式帶動用戶減污降碳,激勵用戶更好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構建綠色低碳生活圈,讓綠色低碳行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為環境“減負”,為綠色“加碼”。
(主辦方供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