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瑩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中國“創新藥”在世界舞臺上與國際巨頭競爭,拼的是實力,還有速度。創新藥研發的很多環節具有連續性,如果完全停擺,可能對后續工作開展造成影響。
目前,上海張江藥谷聚集了1400多家生物醫藥創新主體,擁有生物醫藥從業人員約7萬人。在張江科學城里,一批生物醫藥科研人員抗疫研發“雙在線”,堅守研發崗位,打地鋪、鉆睡袋,只為讓重要的實驗不停頓,重要的項目不卡殼。
“吉凱基因的很多客戶是奮戰在最前線的醫生,我們一定要堅守后方,為他們的科研工作保駕護航。”“一旦研發工作停滯,將會對我們的客戶帶來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盡全力保障客戶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不掉‘鏈子’。”上海吉凱基因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凱基因”)總裁辦主任金楊晟說。
調試設備、觀察實驗、記錄實驗數據……這是疫情期間吉凱基因實驗室內每天都在發生的事。目前,在該公司住宿的員工一共有55位。與此同時,吉凱基因還緊急采購睡袋近200個,并在現有的工作休息區域內臨時加裝床位。一方狹窄的行軍床便成為了部分員工三周以來每晚休憩的地方。
作為國內藥物靶標發現的先行者,吉凱基因自設立至今,一直利用RNAi技術開展藥物靶標發現及其衍生業務,已為超過300家研究型醫院的研究型醫生提供靶標篩選及驗證服務。
在張江藥谷的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黃醫藥”)研發大樓內,實驗室的燈一直亮著。成立于2002年的和黃醫藥是最早一批進駐張江的創新藥企。作為中國首批專注于全球市場的創新型醫藥研發企業之一,旗下創新藥呋喹替尼是首個從發現、研發到無附加條件獲批均在我國完成的創新抗腫瘤藥物,此外還有兩款完全自主創新的藥物也陸續獲批上市。
新藥的研發過程,尤其是部分涉及到細胞模型,它需要培養和觀察,以及動物實驗的長期跟進,中間是不能停頓的?;旧暇鸵?:30左右進動物房,觀察動物的一個狀態,進行一些給藥,做一些實驗的數據的分析。
此次疫情期間,很多同事被隔離在家,和黃醫藥的研發人員準備實驗的大量擴增和構建出來的細胞株無人傳代、換液、培養。如果放棄,細胞株重新復蘇和構建將需要數周時間,會大大影響實驗進度。
疫情期間,企業多個部門的研發人員進駐了實驗室,以保障腫瘤藥等關鍵藥物的生產研發工作得以順利進行下去。緊急時刻,和黃醫藥腫瘤研究部王彥和堅守同事一道與無法到崗的同事們反復溝通,仔細確認這些細胞的培養條件、傳代規律等各種信息,記錄了滿滿4張紙。他們完成一株就標記一株,在人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不僅出色地完成了本部門同事的細胞傳代和培養,還積極承擔了其他兄弟部門細胞傳代培養的工作。
為確保封控期間工廠、實驗室及各項研發工作不受影響,從3月28日開始,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斯微生物”)近150名研發和生產人員各自從居住地逆行而上,奔赴工作崗位。公司大量科研骨干主動留守公司,爭分奪秒加緊mRNA疫苗的研發。
斯微生物是中國和亞洲率先開展mRNA藥物研發和mRNA腫瘤精準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的創新型龍頭企業。此次,抗原設計部張軍和組員主要工作任務是奧密克戎BA.2流行變異株疫苗臨床前候選分子確認及相關體內外藥效學研究工作?!跋M覀兊膱允?,可以為公司、上海、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抗疫事業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睆堒娬f?!斑B續幾天工作到凌晨,雖然很累,但每個人都激情滿滿。”MST分析部馬潔說。
面對疫情,這些醫藥人用執著和堅守,詮釋著科研人的擔當。
(文中圖片由采訪對象供圖)
關鍵詞: 時間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