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通訊員 許天穎
高產與優質如何協調?少肥會影響產量嗎?優質稻種,在推廣上需要怎樣的良種良法配套?如何真正打通產業鏈條?……近日,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江蘇省種子管理站和南京農業大學聯合召開優質食味粳稻產業化培訓會,專家學者、一線推廣站站長以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探如何為百姓餐桌帶來優質食味好粳稻。
優質食味粳稻產業化培訓會現場,南農供圖
“如何將優異品種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何通過栽培將一個好品種的優良特性充分發揮,如何將高產、優質,以及良好的推廣機制相互協調?”會上,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水稻精確定量栽培團隊帶頭人丁艷鋒教授以摘得全國優質粳稻金獎的南京農業大學 “寧香粳9號”水稻為例,介紹了學校打破壁壘、多方聯動,將優質品種的育種、栽培、示范、推廣相融通的實踐探索。
南農大水稻分子遺傳與育種團隊江玲教授介紹,去年10月,“寧香粳9號”以畝產812.5公斤通過了超級稻第一年驗收,該品種屬早熟晚粳稻早熟品種,適宜在江蘇省沿江及蘇南地區種植,其顯著特點是米質優、食味佳,不僅顯著改善了軟米的外觀,透明度達國標1級,同時米飯香、軟、彈、滑,2020年榮獲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粳稻)金獎。
江玲告訴記者,該品種熟期早,相比一般的早熟晚粳,可以提前3-4天上市,同時為下一茬作物的生長騰出時間,保證下一茬作物的產量,2022年預計推廣100萬畝。
培訓會上,南京農業大學李剛華教授就“寧香粳9號2021年適宜地區栽培情況”做了報告,據他介紹,稻農為了提高抽穗率一般習慣多施穗肥,但是穗子一大、灌漿不足,往往會影響出米率,所以要精確定量地在抽穗關鍵階段科學施肥,針對“寧香粳9號”品種,穗肥可以少施1/3-1/4,達到產量與品質的均衡。
來自蘇州、如東、泰興等地種子站、作栽站負責人分別就“寧香粳9號”在江蘇蘇南、沿江地區以及安徽、貴州、四川、湖北等地的示范、推廣、種植、開發等情況作了交流,大家反映該品種表現出抗倒、抗病、好看、好種、好收、好吃的優良特性,并就如何進一步提升栽培措施、更好地推動品種的減肥增效進行了探討。
以“寧香粳9號”為例,如何推動全省優質稻米品種創新和產業發展?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指出,一是要把最好的品種選出來重點推廣,充分發揮優質品種的優勢,走中高端優質稻米的原則,提高農民的效益;二是推進良種良法配套,制定優質食味品種的生產標準,全產業鏈打造優質稻米產業;三是堅持綠色優質高效創建示范,績效掛鉤,加快推進優質稻米品牌建設,實現種糧一體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