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12月16日,在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指導、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辦的“2021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暨第二十屆政府網站績效評估結果發布會”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安暉發布了2021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系列評估結果。
2021年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結果顯示,我國數字政府建設經過萌芽期、探索期、發展期的建設實踐,現已進入全面改革、深化提升階段,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主要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整體服務能力全面增強,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明顯。近3年我國省級和重點城市數字政府服務能力整體水平不斷提升,卓越級、優秀級、良好級、發展級等四個級別都有不同程度的數量增加或級別提升。
二是組織機制保障全面推進,統籌指導數字政府建設。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國有21個省級地方成立了數字政府建設相關領導小組,23個省級地方設立了政務數據統籌管理機構,24個省級地方出臺發布了數字政府建設相關規劃、方案、行動計劃等。廣東、浙江、江蘇等部分地區開始探索政府首席數據官制度,統籌推進和指導數字政府建設。
三是數據開放規模持續提升,典型場景應用不斷豐富。多地政府積極構建數據開放平臺,數據開放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1年11月底,已有19個省和19個重點城市的數據開放平臺上線運行。其中,19個省級平臺共開放19萬個的數據集,8萬多個數據接口,67億多條數據量,數據規模不斷擴大。此外,多地充分挖掘數據潛在價值,開發利用的場景應用不斷豐富。北京、上海、長沙等地利用大數據開展金融專區場景應用,惠及廣大金融服務機構和中小微企業。山東、湖北等地著眼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打造醫療健康場景應用。
四是政務服務協同深化發展,便捷智能普惠服務效果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跨省通辦、區域通辦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利。“無感申報”“反向辦”“政策精準送”“免申即享”等主動式服務提升了政府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智能搜索、智能問答等智能化服務使用戶能夠快速、準確找到信息服務。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普惠服務效果已經顯現。數據顯示,八成以上政府網站已經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適老化改造。
五是社會治理數字化加速,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本次評估發現幾個需要各地關注的問題:一是數字政府制度標準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二是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措施仍需進一步加強;三是數據共享應用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此,中國軟件評測中心提出四個方面的建議:一是出臺國家層面的數字政府建設指南,指導我國數字政府總體建設;二是深化權威高效的國家數據統籌協調機制改革,形成扁平高效、上下貫通、整體聯動、執行敏捷的組織體系,促進數字政府建設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工作機制整體運轉順暢;三是推進數字政府標準規范體系建設,加快數字政府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組織制定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標準、數據資源管理標準、建設運維規范等相關標準規范;四是加強數字政府建設過程及效果的監督評價,定期開展數字政府建設成效評價評估,以評促建設,以評促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表示,在全面推進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推動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新征程上,研究院要積極支撐數字政府理論體系建設,當好研究員;積極評價數字政府建設成效,當好監督員;積極傳播數字政府建設優秀成果,當好宣傳員,為我國數字政府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