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記者 陳杭
為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四年前,中國氣象局成立冬奧氣象中心。冬奧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建立的立體氣象監測網絡具有“多要素、三維、秒級”的特點。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北京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衛東3日在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提到以上內容。
冬春季節轉換季存在大風等天氣
趙衛東介紹,在大陸性季風氣候帶舉辦冬奧會,在冬奧會歷史上是第一次。作為大陸季風性氣候地區,北京和張家口每年的2月至3月都是冬春季節轉換季,確實存在著低溫、大風、少雪、沙塵等極端天氣。其中,大風天氣可能會對雪上項目產生影響。
他提到,雪上項目場館所在的延慶、張家口山區地形比較復雜。氣象專家介紹,這兩個地方的小環境氣候多變,實現精準氣象預報的難度很大。“我們相信,只要全力以赴,尊重科學,相信專家,總有辦法。”
連續5年監測收集山區賽道氣象數據
趙衛東稱,為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四年前,中國氣象局就成立了冬奧氣象中心。冬奧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從氣象設施硬件建設和預報服務兩方面著手,建設了延慶海陀山、張家口康保2部天氣預報雷達設備和50多個賽道氣象站。這一立體氣象監測網絡具有“多要素、三維、秒級”的特點。
他表示,冬奧氣象中心連續5年監測收集山區賽道氣象數據,編制相關氣象報告、氣象風險分析報告,持續向國際奧委會、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各個國家(地區)奧委會以及各利益相關方提供相關信息,就是希望提前做好氣象風險的應對準備。
精準氣象預報能力逐年提升
趙衛東稱,氣象部門還抽調了全國最優秀的氣象預報服務人員,組建了52人的北京冬奧會氣象預報團隊,為每個雪上場館和滑行場館配備最優秀的氣象預報員,提前4年組織他們在國內、國外觀摩學習冬季體育賽事,并在雪季駐扎在北京冬奧會賽區場館,開展氣象預報演練,進一步了解場館的氣象條件及變化規律。
他提到,從目前氣象部門的反饋來看,團隊精準氣象的預報能力是逐年在提升。賽時,場館氣象預報員將與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的技術專家保持密切地溝通,幫助他們作出賽事調整的準確判斷。
正研究編制北京冬奧會應急日程
趙衛東表示,北京冬奧組委正在與國際奧委會、相關國際冬季單項體育聯合會和奧林匹克轉播公司等共同研究編制北京冬奧會應急日程。賽時一旦出現極端天氣,將及時啟動競賽日程變更的管理程序,全力做好應急準備,最大程度降低極端天氣給賽事帶來的不利影響。
“北京冬奧組委將聯合各個相關的部門,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保障北京冬奧會的賽事順利進行。”趙衛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