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科技日報記者12月3日從司法部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各公證機構依托信息技術在線受理公證業務10萬余件,無接觸辦理公證業務3000余件。
據介紹,近年來,公證行業信息化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了以公證行業信息化標準體系、公證執業信息系統體系、公證管理信息系統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公證行業信息化整體框架,公證行業信息化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年來,中國公證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公協”)先后印發多份信息化工作指導文件,組織各類信息化工作會議,開展多期信息化培訓和調研活動。中國公協自牽頭公證行業信息化建設工作以來,已先后使用會費和協會管理的公證賠償基金投入公證行業信息化一、二期項目建設,為公證行業信息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提供了資金保障。
中國公協以公證行業信息化一、二期項目建設為主線,筑基礎、重標準、抓整合,促落地,公證管理與公證業務相結合,標準制定與系統建設相匹配,有效開展了一系列落地生根的工作。先后制、修訂10多項公證行業信息化標準,為公證行業信息化整體推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公協已完成公證行業信息化一、二期項目要求的“五庫四系統”建設工作,形成了以公證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系統為核心,以公證人員、機構、風險、信用和管理信息庫為依托,以公證基礎數據、公證服務查詢和公證征信查詢系統為對外應用的公證行業管理系統體系框架,實現了公證行業業務辦證系統的普及,實現了公證行業管理系統與地方各個業務辦證系統的數據對接。通過公證行業管理系統體系的運行,將公證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職能整合到公證管理系統中,完成了各地公證機構業務辦證系統登記簿數據集中上傳、與其他部門間共享數據互聯互通、公證書在線核驗試點工作、公證機構和公證員在線開展年度考核、涉外公證員印章備案、涉外專用紙管理、異常數據登記、公證執業風險預警、公證復查及爭議投訴處理、涉臺公證管理等重要工作。同時,中國公協還組織研發多個公證業務信息系統和應用,比如公證業務綜合辦證系統、視頻會議系統、中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平臺、“全國公證處地圖”微信小程序,免費開放給行業使用。此外,中國公協為中西部地區的680個公證機構免費配發能夠與公證業務辦證系統匹配使用的身份證識別儀、高拍儀、高掃儀等硬件設備1050套,有效保障了公證行業信息化均衡發展。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公協進一步完善中國公證網在線申辦公證服務功能,同時對已經開通的“全國公證處地圖”微信小程序進行升級,增加了在線申辦全鏈接指引功能,印發公證小程序的推廣圖片并指導各地公證機構通過線上轉發和線下打印張貼等方式進行宣傳推廣。各地公證行業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盡可能為社會公眾提供快捷方便的公證服務,努力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小。如天津等地公證機構通過遠程公證辦證平臺為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辦理委托公證;深圳等地公證機構通過線上預約搖號方式為當地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的發售提供現場監督公證;全國部分公證機構自發組織引導社會公眾將疫情期間哄抬物價、囤積居奇違法行為的證據,通過公證機構自主研發的取證系統進行自助取證,向有關部門舉報。據了解,江蘇省司法廳、省公證協會推出的遠程視頻公證系統平臺運行一年半,已受理15620件、出證9450件,以“零接觸”形式解決當事群眾無法親臨現場辦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