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黃海傳》:趙德發著;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
隨著我國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人們對于海洋的關注熱情日漸高漲,海洋書寫以其獨特的主題內涵和藝術色彩進入讀者視野。趙德發的紀實文學《黃海傳》便是其中一部。
自石器時代以來,浩浩黃海之濱就有了人類存在,他們向海而居,賴海為生,不斷探索海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海洋文化。《黃海傳》以翔實史料和大量研究成果為基礎,鉤沉黃海歷史,講述黃海故事。全書既從自然地理、歷史等角度介紹黃海情況,展現黃海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及其人文風貌,也著重書寫新時代黃海之濱人民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豐碩成果。在描述海洋文化的同時,作品還對人類與海洋的關系進行闡釋,以加深人們對海洋在人類生存發展中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寫好海洋題材紀實文學,考驗作者對歷史與現實的雙重把握,既要將筆觸伸入歷史深處,開拓歷史視野,又能抓住典型歷史事件,將枯燥的歷史資料轉化為生動豐富的故事,讓波瀾曲折的歷史徐徐展開。《黃海傳》將提煉典型故事與普及海洋知識相結合,融文化、歷史、傳奇于一體。作品中一些史實雖已寫進歷史教科書,但今天讀來依然震撼心靈。作者著重表現了令中國人自豪的光輝壯舉,諸如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七下西洋、中國海軍護航、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等;同時也不回避歷史傷痛,書寫了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屢遭列強欺凌的一曲黃海悲歌,蘊含著勿忘國恥、吾輩當自強的深思。
過去30多年,作者的人生軌跡是從山嶺到海洋,創作軌跡也是從山嶺到海洋,其創作的長篇小說《人類世》《經山海》都體現了這種轉變。這一次滿懷深情為黃海作傳,作者說自己仿佛成了一個老鹽工,沿襲古法,煮海為鹽,取來一罐罐一缸缸黃海水,滿腔熱情去煮,煙熏火燎,日復一日。最后形成的近30萬方塊字,就是一個個鹽粒子。
《黃海傳》創作過程中,作者在爬梳海量資料、鉤沉黃海歷史的基礎上,分兩次沿黃海之濱實地采訪。一路上,既深入重要地標、沿海景點、漁村漁港、海上建筑、博物館展覽館等,還與海洋漁業部門相關人員座談,并且專程到國家深海基地探訪剛剛遠洋考察歸來的“蛟龍號”及其母船。
一路上,作者感動于黃海及其沿岸日新月異的巨變,反映到作品中,是軍威浩蕩、航運興旺、捕撈升級、天塹通途、綠電上岸、游人如潮等豐沛內容。從篳路藍縷、向海圖存到向海圖興、向海圖強,從海防事業的發展壯大、海洋科技的突飛猛進到海洋經濟的蓬勃活力,作品以飽含情感的文字,呈現了宏偉壯麗的海洋發展藍圖和自信昂揚的時代氣息。
黃海曾經孕育了燦爛的海洋文明,今天風起潮涌間又建新功,在世界海洋文明格局中的地位愈發重要。通過海洋連接世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讓黃海成為和平之海、和諧之海、豐饒之海、美麗之海,這是作者在本書結尾處的由衷祈愿。海洋文明的傳承、發展和豐富,需要更多優秀文學作品講述海洋的歷史與現實,讓人們了解海洋、認識海洋,進而熱愛海洋、建設海洋,成就更多藍色夢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20 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