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沒收個人財產六萬元!”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王某某以販毒罪依法作出判決。王某某販賣“上頭”電子煙、煙油,收取錢款后以快遞閃送的方式交付。經抽檢鑒定,檢出國家列管大麻素成分。
“囤貨數量大,且王某某多次在公共場所推銷,影響惡劣危害大,法庭綜合考慮涉案新型毒品致癮癖性、數量、一般含量、傳播方式、社會危害性等因素,依法作出判決,對販毒犯罪分子形成震懾。”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肖江峰說。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對全市2020年以來毒品犯罪案件審判情況進行梳理發現,涉案毒品種類趨向多元化。其中,新精神活性物質(新型毒品)數量不斷攀升,其不僅種類多,毒理作用比傳統毒品更加強烈,具有很強成癮性,而且經常偽裝成糖果、巧克力、飲料等常見消費品,偽裝性、迷惑性更強,社會危害更大。
“對新型毒品犯罪、侵害青少年的毒品犯罪,持續加大懲處力度;依法懲處涉毒洗錢和窩藏毒贓等下游犯罪,對毒品犯罪加強全鏈條打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孫玲玲介紹,北京各級法院通過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依法懲處毒品犯罪。2020年以來,毒品犯罪分子中判處重刑率達20.5%,對震懾、遏制毒品犯罪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毒品犯罪呈現“網上網下交織、線上線下同步”的態勢,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近七成毒品犯罪交易依托互聯網實施,采用“互聯網+物流寄遞+電子支付”等非接觸方式較為普遍,毒品交易“人、錢、毒”分離特征明顯,犯罪手段更隱蔽,證據收集和案件查處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治罪和治理并重,北京法院堅持能動司法,積極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針對毒品犯罪案件審判中發現的制度漏洞和監管盲區,及時向市場監管、網信、藥監、衛生等相關職能部門發出司法建議,推動完善行業監管和治理,構建立體化禁毒防控體系。
“例如,北京一中院針對電子煙新型毒品泛濫加劇青少年涉毒的問題,向相關部門就預防青少年涉毒提出治理建議;北京朝陽法院根據涉毒人員復吸率高折射出的問題,與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完善預防治理的有效機制。”孫玲玲說,北京法院將積極延伸審判職能,深度參與毒品問題綜合治理,為禁毒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司法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9日 19 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