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12日是第15個全國防災減災日,5月6日至12日為防災減災宣傳周,主題是“防范災害風險 護航高質量發展”。多地國防動員辦公室主動開展、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相關活動,促進了廣大群眾防災意識和戰備觀念進一步提升。
5月12日,在“浙人防”數字化平臺統一指揮下,浙江省3000多臺警報器、200多家廣播電視臺,同步試鳴防空防災警報。該省國防動員辦公室戰備建設處處長李初平介紹說,通過這個數字化平臺,能夠實現警報管理省、市、縣分級統控,提高警報管理與發放的針對性、精確性。
在提高群眾對警報知曉度的同時,該省不少地方還組織防空襲疏散演練。演練中,杭州市余杭區國防動員辦公室引導居民使用手機“民防碼”,快速查尋身邊的人防工程位置,使大家了解到人防工程平時服務生活、戰時保護生命的獨特作用。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人防志愿者自編自導自演的《應急疏散》舞臺劇,讓觀眾受益匪淺。演出前,該市國動辦為5所高校人防志愿服務隊頒發隊旗,鼓勵他們積極投身防空防災宣傳教育、技能培訓等社會公益活動。
在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美好社區,大學生志愿者編排的情景劇《“救”在你身邊》火熱上演,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傳播自救互救知識。該市國動辦還在醫藥高新區鳳凰街道,組織了一場國防動員與防災減災知識競賽,臺上選手比拼激烈,臺下觀眾熱情高漲。結合宣傳周,該市國動辦參與指導防災減災相關活動60多場,直接參與群眾逾萬名。
在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如意文化廣場,該省人防指揮信息專業分隊全方位展示應急通信保障能力。“人防隊伍的通信裝備是按照戰時要求配備的,無需依托公共通信網絡,即可實時傳輸救災一線信息。”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今天他們展示“千里眼”“順風耳”的優勢,目的是為了今后一旦遇到災害,干部群眾能夠想到人防通信、用到人防通信,進一步聚合社會和專業力量,提高防災救災效率。
上海市、重慶市、江西省、安徽省等地國動辦聯合相關部門,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或現場講解示范人工呼吸、心肺復蘇、傷口包扎、簡易擔架制作等技能,或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資料,以及帶有防災減災標識標語的紙杯、雨傘、手提袋等物品,吸引大批群眾參加。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等地采取“線上科普宣傳+線下互動體驗演練”的方式開展活動,也收到明顯效果。
“戰爭災害的破壞性與自然災害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平時注重宣傳教育和技能培訓,戰時才能筑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石家莊市國動辦工作人員李偉如是說。(尤良文 劉明連 王理想)
(責編:陳羽、王瀟瀟)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