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位于北京市朝陽區鼓樓外大街1號樓底商的閃惠倉超市內,“叮咚”的下單聲此起彼伏。店主鄭明月和3個店員在貨架間穿梭忙碌。這個去年10月4日剛剛開店、不足200平方米的小超市,支撐著鄭明月一家的生計。
(資料圖)
“別看我家店小,能量可不小。我還準備選新址,開分店!”鄭明月說。
主打線上客戶——
“大年三十,我們光餃子皮就賣了200斤”
“‘叮——’,您有一個新訂單!”
聽到聲音,店員小宇快步走到電腦前,瞟了眼訂單信息,便在貨架旁忙碌起來。他要在騎手小哥到達之前,把所需商品分揀完成。
沿著系統提示的分揀路線,小宇將商品揀到塑料袋內,放置到門口的架子上,全程不過3分鐘。架上貼著公告:“架上取件,請勿進店”。
與一般的社區便利店不同,閃惠倉超市沒有傳統便利店那樣明亮的裝修,大部分訂單都來自線上。門店里除了小宇之外,還有兩名店員。“管理進貨、整理貨架、按照訂單分揀商品,這就是我們的主要工作。”小宇說。
鄭明月告訴記者,自家的便利店主打線上客戶。“這樣的經營模式對便利店的選址、裝修要求不高,省下了不少錢。”
不過,新選擇也提出了新要求:店內商品種類得夠多,而且要精準抓住消費者需求。“別看我家店只有170平方米,但是高峰時期的商品多達5000種,現在也有4300多種,而傳統便利店平均只有2000種商品。”鄭明月說,“傳統便利店有的,我都有;傳統便利店沒有的,我也有。”
穿梭在小店的貨架間,記者發現,店里商品琳瑯滿目,萌寵用品、彩妝商品、潮玩、手辦等應有盡有。“還賣餃子皮呢,大年三十,我們光餃子皮就賣了200斤。”鄭明月笑著說。
不僅如此,鄭明月的便利店還是24小時營業。此前,卡塔爾世界杯期間,晚上10點后小店的訂單量不減反增。鄭明月推出的“啤酒+花生”“雞尾酒+薯片”等看球專屬套餐,廣受歡迎。
“有了即時配送,大家比拼的是選品和商品的豐富程度。”鄭明月總結道,小店“上網”,就得化身“多面手”,滿足多樣化需求。
2022年10月4日開店,單月實現訂單量5000多單。“去年12月,店里訂單量增至8000單左右,兩個月小店就實現盈利。”這給了鄭明月莫大的信心。
依托數字化系統——
“僅用17天,我就將這家店開起來了”
一家店,四五千種商品,如何管理是個難題。
“這要是在以前,光管理系統就得買好幾套,有財務的、庫管的,還要有采購的。”鄭明月說,那是大企業才能干的事。
如今,依托專業線上平臺的數字化系統,鄭明月將一切輕松拿下。
選品環節,這套數字化系統有大數據推薦。開店前,系統會提供小店周邊5公里內消費者的歷史消費數據、搜索數據,清晰勾畫消費者畫像,讓鄭明月選品時有的放矢。營業后,系統還會根據銷售情況、時節變遷、爆款變化及時提示,讓鄭明月同步消費者需求。
“以前,我都不知道有牛仔褲收納盒這個商品。去年入冬后系統提示上線該商品,我試著進貨,沒想到賣得特別好。”鄭明月說,如今,每個月能賣50來個牛仔褲收納盒。
采購環節,數字化系統還有批發平臺。商家可依托該批發平臺進貨,也可自主選擇貨源。
入庫環節,數字化系統同樣作用顯著。“四五千種商品、12排貨架,怎么擺放、什么東西放哪里,我全靠系統幫忙設計規劃。”鄭明月介紹,商品上架后,每件商品的位置、數量等系統記得清清楚楚,“幫我省了不少事。”
不僅如此,到了銷售分揀環節,系統還能自動規劃揀貨路線,店員根據系統提示,平均2分多鐘就能將30種商品順利分揀,成功保障配送時效。
銷售環節,該系統自動與線上平臺的前臺系統對接。“到了月底,什么東西賣得好一目了然。銷售與庫存實時對接,啥時該補貨、補多少一清二楚。”鄭明月說。
鄭明月舉例,開店初期,自己一口氣進了40多種薯片,涉及多品牌、多口味、多種包裝款式。運營1個月后,系統提示有10種薯片銷售記錄為零。“這時候就要趕緊打折清倉,及時補充爆款。”鄭明月說,開店短短4個月,自己已經淘汰了上百種商品,也新補充了90多種。
與此同時,該系統還提供了財務助手功能。“每種商品賺了還是賠了,什么樣的優惠措施最合適,依托清晰易讀的賬目信息,我們也能更好決策。”鄭明月說。
鄭明月感慨,數字化系統讓開店不再那么難。“拿到工商執照后,僅用17天,我就將這家店開起來了,讓我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
看好即時零售——
“小店日銷500單,盈利可觀,準備開分店”
春節假期,鄭明月的小店縮短了營業時間,但不打烊。
“節前,編織袋、行李箱、堅果大禮包等銷量漲了兩三倍。過節期間,草莓成為暢銷品。”生意火爆,鄭明月的春節過得甜蜜蜜。
元宵節將至,這兩天,鄭明月忙著上架湯圓。“有傳統湯圓,還有年輕人喜歡的黃米小湯圓、芋圓湯圓。”
小店的紅火,讓鄭明月新一年干勁更足。找店面,摸需求,45歲的鄭明月迎來了自己事業的春天。“小店日銷500單,盈利可觀,準備開分店。”
在全國,像鄭明月一樣依托專業數字化系統實現“上網”的小店有2萬多家,分布在200多個城市。數字化系統能將商家的平均庫存準確率提升至99%,揀貨效率提升52%,全渠道經營成本降低60%,大大降低了便利店轉型上線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
在廣西,便利店店主周益睦也正在拓展自己的線上便利店。“目前,我們已在南寧、柳州等地開了20多家線上便利店,為顧客提供30分鐘送達的服務。”
鄭明月表示,即時零售正在成為新潮流,“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自己喜愛的東西可以即時送達。這是個龐大的新市場。”
新一年,消費回暖,煙火氣回歸。“小店用處大,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鄭明月信心十足。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3日 19 版)
(責編:岳弘彬、楊光宇)關鍵詞: 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