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新春,瑞兔呈祥。除夕之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如約而至,陪伴億萬觀眾歡歡喜喜過大年。今年春晚舞臺上,傳統文化以多種形式綻放出別樣魅力,以充沛的自信之情,盡展中華文明風采。
非遺元素閃耀舞臺
(資料圖片)
歌曲《百鳥歸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歌曲節目《百鳥歸巢》中,有中國音樂活化石之稱的世界級非遺“南音”,首次在春晚舞臺亮相。“????六阝六?乂,?乂下?下下乂”,這是南音在合唱部分用古譜“工〤譜”記譜的古樂之聲。婉轉典雅的古老唱腔與時尚明快的流行音樂相互融合,碰撞出特別的火花,展現出千年傳承的魅力。
雜技《龍躍神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在雜技《龍躍神州》中,千年非遺“中幡”直叫人拍手稱絕。中幡起源于唐宋時期,在逐漸發展中成為一門雜技藝術。在這個節目中,中幡在表演者的額頭、肩頭、手中等各處交替騰挪,驚險刺激,還與京劇、古典舞、武術等元素相融合,極具特色。
“中國功夫牛”“都是真功夫”,這是許多觀眾看完武術《演武》后的感慨。演員趙文卓與來自少林寺的武僧們現場實戰對練,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剛勁有力,展示出形意拳,六合拳等非遺武術的精彩。節目中還配合著現代科技,帶領觀眾如同走進古畫《武僧演武圖》,瞬間夢回千年古剎,共同歷經四季輪轉。
古老文化驚艷呈現
舞蹈《碇步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潺潺小溪邊,一群江南女子邁著輕盈的步伐,從碇步橋上緩緩走來。在舞蹈《碇步橋》中,伴隨著舞者們曼妙的舞姿,全場仿佛進入了詩畫江南,韻味悠長。《碇步橋》將我國最古老的碇步石橋搬上舞臺,舞者們或戲水梳妝,或踏石而行,舉手投足間是撲面而來的江南風采,唯美至極。
舞蹈《錦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舞蹈《錦繡》來自于舞劇《五星出東方》,這部榮獲文華大獎的舞劇從國之重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中汲取靈感。登上春晚舞臺的“漢錦”舞段,創作構思則來源于“中國是禮儀之邦”的解讀。依托著千年織錦,舞者們垂眸而出,翩翩起舞,不僅讓文物“活”起來,更舞出了獨特的文化魅力。
戲曲《華彩梨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戲曲節目是春晚舞臺上的“常客”,今年的《華彩梨園》節目精心創編,通過“忠勇報國群英譜”“至善至美和諧譜”“繼往開來壯志譜”三個板塊,盡展華彩梨園的中華風采。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素有宋元南戲“活化石”之稱的福建莆仙戲更是首登春晚舞臺。
創意節目全新表達
今年的春晚舞臺上,還有多個獨具匠心的創意節目精彩不斷,通過創新演繹展現優秀傳統文化。
創意節目《當“神獸”遇見神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當“神獸”遇見神獸》節目中,利用現代視覺技術外化為影像交互的炫酷呈現,上古神獸“走出”了文獻古籍。視覺設計團隊以《抱樸子》《史記》等中國古代典籍中的記載和故宮等古代建筑元素遺存為原型,創造出白澤、麒麟、貔貅等上古神獸形象,與孩子們一起喜迎新年,迸發出傳統與時代融合的蓬勃活力。
創意節目《滿庭芳·國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以舞為語,以曲為韻,創意視覺交互節目《滿庭芳·國色》用全新形式展示中國傳統色彩,驚艷四座。水袖揮出桃紅的柔情之美,紙扇搖出凝脂的純凈之美,紙傘舞出湘葉的婉約之美……多位舞者結合中華特色,舞出了不同中國色的絕美。在趙麗穎的演唱中,更是展現了43個顏色名,每種色彩都是古人從自然萬物中記錄下的風雅。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的代表性節日,春晚至今走過四十年,已是除夕夜里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2023年央視兔年春晚,通過一個個充滿古韻的節目,彰顯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抒寫了千年傳承的文化自信。
(責編:趙竹青、高雷)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