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練兵先練官,強軍先強將。
元旦假期剛過,寧夏軍區軍、師、團三級指揮員步入“中軍帳”,聚焦職責使命和當前任務,以保障戰役投送為課題展開指揮演練。
記者走進作戰指揮大廳,一塊巨幅屏幕映入眼簾,分布顯示轄區戰場形勢、力量布勢、潛力態勢等信息,指揮員一聲令下,即可實時調取最新數據信息。記者看到,指揮員與機關人員圍在3D電子沙盤前,圍繞兵力部署、協同保障等問題討論得熱火朝天。在多個行動方案難以取舍時,指揮員借助輔助決策系統,快速找到“最優解”。
“數據奔流,中軍帳開啟‘云’模式!”該軍區戰備建設局領導告訴記者,著眼讓“作戰大腦”快速運轉,他們為作戰指揮平臺有限接入國防動員綜合信息系統、退役軍人信息管理系統、民兵整組前端數據采集與應用系統、綜合態勢展現系統等,使作戰指揮平臺實現后備力量、國防動員專業力量和地方應急力量智慧調配、科學使用,作戰指揮效能乘“云”而上。
在該軍區作戰指揮大廳,記者看到不少“松枝綠”“浪花白”“天空藍”“火焰黃”的身影。該軍區政治工作局干事周賀介紹,目前軍區干部隊伍中,軍兵種交流干部占比超過50%。此次參演的各級指揮員在作戰指揮協調中,指揮得當、處置合理、密切配合,展現出過硬的國防動員專業素養和作戰指揮能力。
未聞鼙鼓,先育良將。據了解,近年來該軍區聚焦指揮員和指揮機關信息素養不高、指揮能力不強等問題,堅持練兵先練將、練基層先練機關、練機關先練常委、練常委先練主官,邀請軍地院校專家進行國防動員指揮、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內容的授課,邀請戰區部隊一線指揮員剖析安全形勢,緊貼實際共研部隊動員需求。
“部隊跨區跨省輸送,任務如何交接”“陸空投送,多維協同如何同頻”“定點保障與伴隨保障,如何統籌互補……”記者聽到,指揮員通過作戰指揮平臺突擊抽點各部門和各單位,拋出一個個緊貼實戰的問題。
“這種臨機提問、隨機抽點的方式,讓我們每個人都繃緊了實戰弦。”被“點名”的軍區保障局助理員李輝結合單位實際,對支前投送保障方案進行修訂,對民兵遂行任務期間的野戰化保障進行規范,部分處置辦法直接進入軍區作戰方案。
記者看到,各個指揮席位上,機關人員實時研判戰場情況,擬制作戰文書,緊張投身“沒有硝煙的戰斗”。擔任演練導調組組長的軍區戰備建設局副局長張東華手拿兩張表,一張是演練導調計劃表,上面只有大致的兵力態勢和情況設置,沒有演練腳本;一張是演練考核評估表,演練一開始,就對每一個參演要素、訓練環節和參演人員進行現場打分。張東華告訴記者,演練過程中,他們不僅實時出考題、推進演練進程,還及時記錄各環節、步驟中出現的問題,作為復盤總結的重要內容。
據悉,此次演練該軍區先后對分析研判情況、理解行動任務、優選確定方案、定下作戰決心、組織協同保障5項內容23個問題進行重點研訓。演練結束后,軍區各級立即展開復盤總結,針對演練中暴露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梳理分析,修訂方案預案,為高標準抓好新年度實戰化訓練奠定堅實基礎。(李同豐 路波波)
(責編:陳羽、王瀟瀟)關鍵詞: 寧夏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