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雍黎?通訊員?趙深艷
(資料圖片)
1月5日,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第十九屆JMS中國營銷科學學術年會暨博士生論壇近日在重慶大學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國內外高校的數百位專家學者與博士生們相聚云端,在線參會人數累計達1.8萬人次。
本次年會聚焦“營銷科技助推高質量發展”,包含多場主題演講以及“案例研討論壇”“青年學者營銷特色論壇”“營銷創新特色論壇”“博士生論壇”和33場大會平行分論壇。圍繞主題,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同探討市場營銷的理論前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認為,數字化進程將會從需求端逐漸向供給端全面滲透。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基建”將生產端豐富的場景優勢轉化為數據紅利。這些海量的企業級用戶場景和需求數據,將極大促進本土企業針對客戶需求開展技術和產品迭代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大會中,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小玲以“平臺市場治理:資源匹配和流動”為題,談到平臺經濟以數據為生產要素,并通過質量信號實現供需匹配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以資源集中形成市場結構來產生網絡效應。她認為,“面對網絡平臺的增長潛力與市場桎梏,在進行網絡平臺的市場治理時,應建立跨平臺的業務標準、鼓勵商家進行跨平臺經營并深化創新體制改革”。
小米集團陳一夫從法律視角就數據的合規性和安全性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提到,企業是用戶數據的守門人而非所有者,應當尊重用戶隱私、保護用戶信息安全。并表示“數據只有權益,沒有權屬”,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數據流通,發揮更大價值。
以數據為創新引擎,加快營銷全方位升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影以行為科學研究為例,表示“大規模行為數據是行為研究不可避免的未來”。但同時,行為領域的大數據運用也面臨挑戰,包括如何獲得數據、數據處理技術、如何理解大數據和心理學的關系、心理統計學面臨的挑戰以及明確大數據應用下心理研究的價值等。
“從數字化營銷創新實踐中獲取消費者洞察,再依據這些洞察指導營銷創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亞程在會議中分享了數字經濟時代消費者洞察和營銷創新的發展關系,認為從海量、多源異構的新數據中發現和梳理消費者行為決策機理,能夠幫助企業進行數字化的營銷創新。
“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至2021年,共資助了1282項與營銷相關項目,其中599項與現代營銷科技相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二處處長任之光介紹。
“過去十余年間的營銷數字化、科學化轉型所積蓄的發展勢能,開始加速釋放。運用營銷理論和科技助力企業實現持續且親社會的增長,使營銷環節真正成為企業生產要素和增長手段,是學界和業界的共同目標。”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但斌說。
以數據為重要抓手,推動數字中國新實踐
以數字經濟為背景,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購物習慣。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教授劉益在題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全渠道營銷研究”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傳統消費者提檔升級,新興消費者快速興起”是當下的真實寫照。
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楚軍紅表示,數字平臺在資源分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互聯網醫療平臺契合現代人的互聯網消費需求,能夠整合各醫院資源,使患者和醫院充分溝通,有效配置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效率。
北京大學教授沈俏蔚就“平臺增長:企業策略與用戶行為”展開演講,從企業策略和用戶行為兩個層面的研究講述了如何實現平臺的快速健康發展。
復旦大學教授范秀成、武漢大學教授曾伏娥強調需要在國家級課題申報中有效界定科學問題來促進研究的頂天立地,中山大學副教授陳增祥和山東大學副教授趙海川總結了如何將營銷科技前沿知識運用于立德樹人的教育事業中。
這次年會展示了豐富的營銷科技的前沿方法和應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孫亞程總結出了營銷研究的關鍵詞詞云、研究主題、方法及數據源比例的變遷;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鄭煦提出的基于地理位置的市場細分方法;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胡曼恬總結了基于大數據的用戶行為預測;為營銷科學應用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參考。
“此次年會的舉行,不僅整合了一流學術、業界資源,提升了科研、實踐能力,共建了高端交流互動平臺,而且對于數字經濟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許多真知灼見。”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和教授楊俊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