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庭!”
戴上口罩,面對電腦,北京市法院系統的法官從2月3日起,逐步開啟審判工作“云”模式。
2月3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法官趙云,與人民陪審員孫煥云、李建彤戴著口罩早早到了法院進行開庭前準備工作。上午9時30分,趙云輸入會議號,開啟互聯網庭審系統,原告和被告代理人分別在家及單位通過手機登錄遠程互聯網庭審系統參與庭審。經過一個小時,庭審順利結束。
據了解,為保證庭審順利進行,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技術部門的指導支持下,海淀法院技術保障部門及行政審判庭利用假期,提前對各方當事人開展互聯網庭審系統使用培訓。庭審結束后,當事人對“云”審判模式給予了好評。
2月3日上午10時30分,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114法庭,審判員和書記員面對電腦畫面中的公訴人和被告人,通過“云庭”遠程網絡視頻系統進行庭審。兩個半小時的時間里,法官借助“云庭”遠程網絡視頻方式公開開庭審理了39起刑事速裁案件并全部當庭宣判。
“這份證據你見過嗎?”2月3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速裁法官唐興華通過在線庭審系統遠程詢問當事人。庭審采取了全程在線審理模式,人民陪審員及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分別在北京和四川通過遠程登錄網上庭審系統參加訴訟。記者注意到,當事人通過在線平臺端口可即時查看庭審筆錄并進行電子簽名確認,庭審全程進行了同步錄音錄像。
春節假期后的開工第一天,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法官許廣會登錄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后,根據全市法院系統疫情期間“網上預約立案升級為網上直接立案”的相關通知,順利辦理了該院登記立案的首起網上直接立案案件。
在線上開庭、立案的同時,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還通過微信視頻會議就一起管轄權異議上訴案件進行了合議。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管辦召開視頻會議,安排近期工作。
據北京高院技術處處長助理李響介紹,法官線上預約庭審后,即可通過短信通知到當事人,當事人可通過筆記本電腦、手機終端參與庭審。視頻庭審支持最多8人同時在線,法官與當事人之間可相互看見、聽見,當事人可在線進行舉證質證,庭審過程可通過語音識別全程記錄。另外,庭審結束后當事人還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庭審筆錄的電子簽名。目前,北京法院“云庭”系統能夠滿足北京市200個法庭同時開庭,下一步可根據審判工作實踐要求,逐步拓展到800個法庭同步開庭。
除了借助互聯網展開“云”審判,北京法院系統還借助電話通信開展遠程審判工作。
“您好,這里是12368服務熱線,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12368熱線值班室內,立案庭的值班員葉箐不斷接到群眾打來的電話。有的詢問節后還能不能照常開庭、有的詢問上訴案件馬上到期怎么辦,按照統一制定的工作方案,葉箐一一給出了答復。
北京市密云區人民法院法官魏明山在通過電話告知雙方當事人因防控疫情案件需要延期審理時,主動延伸談話內容,認真聽取了這起糾紛產生的過程及雙方當事人的意見后,迅速厘清法律關系,從合同訂立、履行主體出發,通過電話分別向雙方做了大量的法律釋明及調解工作,最終雙方當事人均認同魏明山的釋法說理,原告選擇撤訴。
2月3日上午,在原告姚某不服某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一案中,經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法官雙玉娥長達半個小時的電話協調,被告行政機關主動撤銷原行政行為,原告姚某自愿撤回起訴,法院向雙方郵寄送達了調解書。
據介紹,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審判執行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近日發布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審判執行工作安排的相關公告,全市各法院暫停現場立案、訴訟服務和信訪接待工作,立案大廳、訴訟服務大廳和信訪接待場所暫時關閉,建議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盡量使用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北京移動微法院”、12368熱線、北京法院訴訟服務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平臺,在線開展立案、繳費、調解、查閱檔案等訴訟活動。不便網上立案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可以選擇郵寄立案,將立案材料通過郵寄方式向法院提交。法官提醒,鑒于北京市各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及審判區域系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如訴訟參與人確需來法院的,須佩戴口罩并在安檢口接受體溫檢測;體溫異常的,務請先行就診。(記者 徐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