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共有60家機構納入基金投顧試點,涵蓋了券商、基金、銀行和第三方銷售機構,服務資產規模增至1464億元,客戶總數也達到了524萬戶。可以預見,隨著基金投顧業務轉向常規化,未來這一賽道必然會涌入更多的參與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試點機構60家,到積極轉向常規化,基金投顧業務即將步入紅海時代了嗎?
多家接受證券時報記者調研采訪的券商普遍表示,基金投顧業務的未來仍是一片星辰大海,不同機構具有各自的稟賦和優勢,券商的特點在于各方面實力比較均衡,有望以此為抓手加速實現財富管理轉型。
市場空間逐漸打開
面對即將進一步敞開的市場,浙商證券研究配置部總經理曾祥順分析,“目前,基金投顧保有規模只有1500億元左右,相對于約27萬億元的公募產品市場,以及同等規模的銀行理財市場,未來市場空間還很大,難言紅海。”
結合海外經驗,海通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截至2021年底,美國投顧管理規模已達128.4萬億美元,其中全權委托的管理規模有117.4萬億美元,占比達到了91.4%。與之相對的是,截至3月底,我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26.7萬億元,基金投顧機構管理規模僅為1464億元,占比只有0.55%。倘若這一比例能提升至5%,即對應著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可見基金投顧業務發展潛力巨大。
東吳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基金投顧業務和財富管理的轉型均處于初級階段,美國投資顧問的發展也經歷了從賣方投顧到買方投顧的轉型。兩地有著共同的市場背景——需求端居民對于金融資產的配置需求,政策端和供給端推動金融產品配置多元化、豐富化,以及財富管理轉型。
平安證券經紀業務事業部產品與財富管理中心執行總經理徐海洋認為,目前財富管理機構買方服務意識已經覺醒,基金投顧業務從試點轉向常規,無疑給更多致力于買方投顧轉型的機構提供了業務抓手和成熟的商業模式。伴隨機構參與度提升,市場將逐漸形成買方投顧氛圍及投教氛圍,更多基民會因此受益。
他還提到,此次新規涉及的兩大改變,有望進一步為基金投顧打開發展空間。一方面,拓展了私募投向,豐富了投資標的種類,將有效地解決現有模式單一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個人養老金中引入基金投顧力量,若未來空間打開,當前近4000萬個人養老賬戶與基金投顧打通,基金投顧不但能管“現在的錢”,還能管“將來的錢”。
增量客戶從何而來?
雖然市場一致預期,未來基金投顧業務空間巨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國內資本市場仍不成熟,投資者對基金投顧的了解也相對有限,“客戶從哪里來”仍是各家機構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增量空間在于找到適合的客戶圈層,挖掘新的綜合服務場景。”東北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指出,在試點期間,基金投顧試點機構探索了活錢、穩錢、長錢、養老等眾多場景,后發機構如果簡單沿用,獲取增量的難度不小。他建議,可以嘗試從潛在的價值客戶出發,提供投顧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以企業家客戶為例,可嘗試以股權業務、信用業務與投顧服務形成聯動,最終著眼于“服務好一類客戶,管好一份錢,做好一件事”。
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業務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開拓增量空間,基金投顧業務未來可考慮進一步開拓以儲蓄和銀行理財為主的傳統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企業等多樣化的投資者;提供個人養老、子女教育、財務規劃等多元場景的顧問服務;在合規前提下探索分布式投顧業務模式等。
該業務負責人還提到,受限于行業投資顧問人員規模,投顧機構可進一步完善智能投顧系統,利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便捷、高效的數字化投資體驗,擴展基金投顧服務的市場覆蓋面和服務范圍。
這一想法也得到招商證券基金投顧業務負責人的認可。他表示,人工智能時代即將來臨,未來客戶對個性化服務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機構在加大利用智能投顧、智能機器人來輔助開展全程陪伴式的投教與持續服務方面大有可為。
“伴隨基金投顧常態化趨勢,互聯網投資者預計會成為一個爆發點。”財達證券副總經理、財富管理與機構業務委員會主任桂洋洋對互聯網趨勢的觸覺比較敏感。他表示,雖然之前大V帶貨的模式不夠規范,但確實反映了這部分客群有很強的投資屬性,如何在新的形勢下抓住這部分客群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財富管理市場足夠廣闊,基金投顧業務作為一個還處在成長期的業務,有海量的客戶資源、資產潛力和發展空間去發掘。”華安證券副總裁顧勇表示,場內不同玩家各有優勢,例如基金公司擅長產品研究和配置,券商擅長研究和服務能力整合,基金銷售機構能充分發揮渠道和平臺優勢,大家各有機會和打法。
在此次針對24家券商的調研中,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憑借龐大的客戶基礎、專業的投顧服務團隊、豐富的服務經驗和以全國營業部為依托的線下服務網絡等綜合實力,券商有望以基金投顧為突破口,加速推進財富管理業務轉型升級。
例如,南京證券就提到,公司計劃以專業投研能力為支撐,通過廣泛的市場調研,推出更符合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基金投顧服務品類,針對性推出更新穎的顧問服務內容,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全面、貼心的基金投顧理財服務。
在華西證券相關業務負責人看來,基金投顧代表著我國居民穩妥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方式,代表著機構和客戶的利益一致性,代表著財富管理人員更長的職業生涯。“華西證券非常重視和珍惜這個業務機會,相信經過不斷耕耘和打磨,最終會通過基金投顧的業務模式提升客戶投資的獲得感。”
招商證券則表示,會進一步完善機制、搭建平臺,全力以赴做優做強財富管理業務增長的第三曲線。在“投”方面,優化金融產品篩選,持續完善組合策略體系,根據市場需要加快非管理型投顧的展業進程;在“顧”方面,則充分發揮國家級投教基地的優勢,為不同投資者群體提供針對性、陪伴式投教服務。此外,公司還將加強金融科技應用,加大與外部機構合作,充分利用各方資源。
國金證券財富委相關負責人也在接受采訪時稱,如何讓更多的投資者了解并參與基金投顧,是大家共同面臨的挑戰。國金證券計劃通過大量投資者教育工作普及業務,搭建并優化更為精準的投資者畫像及策略匹配系統,在這過程中也將通過透明、全生命周期、高質量化的服務,使客戶深刻體會到“這是專屬我的投顧服務”。
關鍵詞: